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其实是给滕子京的,那哥们被贬了,他写了这篇千古名文鼓励他呢!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确实是应好友滕子京之邀而作。滕子京因政见不合被贬官至巴陵郡(今湖南岳阳),重修岳阳楼后,请范仲淹作记以寄寓情怀。范仲淹在得知岳阳楼的新貌后,虽未亲临其境,却凭借滕子京的描述,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迁客骚人因景物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心境。

文章开篇即点明作记缘由,并借滕子京之笔,描绘了岳阳楼的雄伟景象。随后,范仲淹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笔触,展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之美。接着,他笔锋一转,探讨了迁客骚人面对不同境遇时的复杂情感:或“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引出“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或“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引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然而,范仲淹并未止步于此。他更进一步,提出了“古仁人之心”的理想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超越个人得失、心系天下苍生的胸襟,正是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深切鼓励,也是他自身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的写照。文章结尾,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激励滕子京乃至所有有志之士,要胸怀天下,担当责任。可以说,《岳阳楼记》不仅是描绘岳阳楼美景的散文佳作,更是范仲淹对友人的精神慰藉和人格升华,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