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可以参观吗现在
当“长江三峡10号”游轮缓缓驶入葛洲坝船闸,甲板上的人群不约而同地举起相机,捕捉这一见证水运史奇迹的瞬间。葛洲坝船闸,作为长江上的第一座大型船闸,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中外游客展示了一幅跨越四十年的壮丽画卷。
一、船闸的奇迹:人类治水智慧的展现
葛洲坝船闸的闸室门逐渐关闭,江水以可见的速度下降。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先生紧盯着水位标尺,短短十分钟内,游轮平稳过渡至下游航道。他惊叹道:“这简直像是在乘坐水上电梯!”自1981年通航以来,葛洲坝船闸已安全运行超过43万次,累计通过船舶超200万艘次。其设计之精妙,至今仍然令水利专家们赞叹不已。
在船闸控制室内,工程师李工通过先进的智能调度系统监控着过闸流程。这套融合了北斗定位、AI算法的系统,将单闸次通过时间缩短至45分钟,效率比建成初期提升了三倍。李工着泛黄的1970年代设计图纸,感慨地说:“虽然技术日新月异,但核心原理依然遵循着老一辈工程师的智慧遗产。”
二、黄金水道的变迁:从川江到游轮经济
游轮驶出船闸,江面豁然开朗。导游小王指着江岸的纤夫雕塑群,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木船时代。过去,川江行船险象环生,船工们需以血肉之躯与激流搏斗。如今,万吨级船队可昼夜双向通行。三峡大坝与葛洲坝构成的双线五级船闸体系,使长江航运能力较初期提升了50倍,年货运量突破1亿吨。德国游客汉斯夫妇用望远镜眺望江面,由衷地赞叹:“这条水上长城的魅力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三、生态的答卷:大坝背后的绿色发展理念
夜幕降临,游轮停泊在三游洞码头。葛洲坝在月光下静谧安详,但它背后的生态责任却鲜为人知。生态工程师陈博士展示的数据显示,自船闸通航以来,通过实施生态调度,已累计向下游补水超3000亿立方米。鱼类增殖放流站已培育出四代鲟,人工繁殖技术全球领先。游轮的环保说明会上,船长强调了“零排放”航行模式的优势。这艘LNG动力游轮,其排放指标较传统燃油船下降85%,舱底水处理系统达到国际海事最高标准。这些改变正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生动实践。
四、文化的长河:从水利工程到精神地标
清晨时分,游轮缓缓返航。甲板上太极晨练与江雾中的葛洲坝构成一幅和谐画面。宜昌市文旅局推出的“坝区工业游”线路,将船闸、大坝、截流纪念园等节点串联起来,让游客在参观中领略“大国工匠”精神。在截流纪念园里,退休工程师周工向游客们讲述当年大江截流的壮景:“靠肩挑背扛的奋斗铸就了这座钢铁长城。”这种精神传承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彩绽放新活力新力量;新一代年轻调度员自豪地分享他们的智慧担当:“每次触摸操作杆都能感受到祖辈们接力传承的使命。”当游轮再次通过葛洲坝船闸夕阳照耀下的葛洲坝展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每艘行驶而过的船只都在述说着时代的变迁与传承的接力旅程滚滚江水翻涌着故事宜昌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正通过葛洲坝船闸向世界展示古老的智慧与担当生生不息的水利故事在传承与创新中永续前行见证崛起的历程将新时代的发展成就与水文化紧密融合展示在世人面前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展现出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承载新时代人们的梦想与追求展现出新的征程上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及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共同创造着美好的未来……一切都像葛洲坝的水位一般流动且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