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的中秋月是什么意思
苏东坡:月中诗仙,人间皎皎月
《苏东坡传》中有言:“苏东坡乃月下漫步者。”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似乎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2700多首诗歌中,咏月诗就多达300余首。
这些诗歌中的月亮,见证了苏东坡的故乡眉山、汴京、杭州、常州等地的变迁,也见证了他被贬谪的黄州、惠州、儋州的苦难岁月。中秋之月,更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节点,许多重大时刻都与这个节日息息相关。
毛姆曾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苏东坡便是如此,在生活的艰难苦涩中,他总能抬头望见那轮明亮的月,发现比别人更多的美,更深邃的圆。林语堂称他为“月光诗人”,他是真正的天上的月,人间的白月光。
每一年的中秋,都伴随着苏东坡的几首中秋诗,让我们得以窥见他的内心世界。如《水调歌头》所表达的,明月高悬夜空,照见人生的离合。看着月亮的阴晴圆缺,苏东坡到人生的悲欢离合。在密州任官的那一年中秋,他独自饮酒欢饮达旦,感受到人生的离别。而在徐州与弟弟重逢后的中秋,短暂的欢聚后又是长久的别离,令他倍感珍惜。
人生中的每一次离别后的重逢都显得格外珍贵。经历了生死离别和人生波折的苏东坡,在黄州度过的中秋更是感慨良多。他对着乌云与明月开始思索人生,感叹世事如梦,人生无常。月光之下总有光明,乌云遮不住的始终是那轮明月。
在儋州时期,苏东坡已经变得豁达开朗,他不再纠结于过去的苦难悲凉,而是将心境比作明净的月宫。他的诗歌和人格魅力,使他被后人尊称为“坡仙”,成为我们心中的月光。
每一个困惑的夜晚,我们都会想起苏东坡和他的诗,他明月在心的形象给予我们安慰和喜乐。他的诗句“明月在心,光照万里”,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在儋州的某个夜晚,他提着瓮来到江边汲水烹茶,月光如水般溢满整个江岸。那一刻,他的心与月亮紧密相连,一派清亮。
苏东坡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他始终如月般照耀人间。他的诗歌和人格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片月,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当我们思念家人、郁闷困惑、忙碌慌乱时,都会想起苏东坡和他的诗句。让我们在满月或缺月的夜晚都能感受到那份温暖与光明如同儿时走月光时的感觉一样美好。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拥有那轮明亮的月光照亮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希望和力量。让我们学习苏东坡在生活的艰难苦涩中依然能抬头看见月光拾起心中的温暖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