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心泡水为什么有的苦有的不苦


夏季,指的是农历四、五、六这三个月,又被称为孟夏、仲夏和季夏。《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到:“在夏季的三个月里,天地万物繁茂生长,气候炎热,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阳光的照射,保持心情愉悦,避免,使体内阳气得以宣泄。如果违背这一规律,就会伤害心脏,秋季可能出现疟疾等病症,甚至到了冬季可能会重病缠身。”

从立夏开始,天地万物开始繁茂生长;芒种和夏至时期,烈日炎炎;随着小暑大暑的到来,“上蒸下煮”,天地之间出现了酷热和潮湿的双重现象。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对应的则表现出外热内凉、上热下湿的特点。

夏季气候炎热多雨,湿邪为长夏的主气。根据五行学说,夏季属火,与五脏中的心脏相应。夏季的特点在于生长,因此夏季养生重在调节和保护心脏,着眼于“长气”二字。根据夏季的特点,养生需要注意清热防暑湿。根据夏季心热肾凉的特点,养生还需注重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保持水火平衡的健康状态。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作息方面,夏季昼长夜短,阳气旺盛。为适应夏季阳气的特点,人们应该晚睡早起。早起可以兴奋精神,顺应养阳之道,享受太阳的光照,增加活动的时间。而晚睡则可以养阴以静,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

心神的调养方面,夏季养心应顺应“夏长”的特性,借助夏季季节的特点,把淤滞恼怒的情绪宣去,保持情志舒畅、心神和缓的精神状态。推荐道家养生之内呼吸法,通过呼吸调整,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达到水火既济的状态。

饮食方面,夏季心旺肾虚,虽然天气炎热,但不宜过多食用冷饮、冷食等。苦味食物入心经,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适当食用苦瓜、莲子、苦菜等苦味食物对有益。夏季温度外热内凉,应养成喝热茶、不吃冷饮的习惯。

锻炼方面,夏季养生应顺应拔节成长的趋势,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运动宜选择在气温较为凉爽的早晨或者傍晚进行,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等为好。还可以进行穴位来清心火、补肾水、醒脑神。

夏季养生重在保护心脏,着眼于清热防暑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通过调整作息、心神调养、饮食和锻炼等方面来达到养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