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一般吃什么糕点
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名为《随园馈节图》的艺术珍品,由清代画家尤荫创作。这幅画作描绘的是袁枚先生为了馈赠友人,特地前往扬州仪征购买糕点的情景。
当吴煊看到这幅画作时,他的口水就止不住地流淌,诗兴大发:“老去贪馋性自痴,披图口角已流脂。廿年前向真州遇,恨煞无人说饼师。”由此可见,画作中的萧糕是何等的诱人。
谢启昆也曾担任过扬州的父母官,他说购买萧糕的人络绎不绝:“莫前车马冷,日斜还有买糕人。”这足以证明萧糕的受欢迎程度。
江苏巡抚奇丰额收到袁枚送来的萧糕后,更是题诗一首以表感激。诗中提到袁枚此次购买糕点三千件,其中八种共计一千件送给了奇丰额。这不仅是一种美食的馈赠,更是文化情感的交流。
《随园馈节图》不仅是一幅描绘清代文学家袁枚先生生活情景的绘画,更是一件见证古人过重阳节习俗的珍贵文物。画面中近景是水边的街市,中景是江水和舟楫,远景是云雾中的青山。冯其庸认为这幅画描绘了袁枚在南京随园的景色,但结合画后的诗文,这件作品更可能描绘的是袁枚请人到仪征购买糕点的情景。尤荫,仪征人,清代书画家,与袁枚交情深厚。他创作的这幅画作正是记录了他们之间深厚友情的历史见证。
重阳节古已有之,具有登高、吃糕、佩茱萸、饮菊花酒等丰富的习俗。《随园食单》中记载了仪征南门外萧制作的糕点。虽然今天的我们无法品尝到萧糕的味道,但历史上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赵翼的诗歌更是将萧糕与宋代苏轼的“东坡肉”、明代陈眉公的“眉公饼”相提并论,可见其名声之盛。
不仅如此,《随园馈节图》及其背后的故事也反映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传统节日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观袁枚现存的手札,我们会发现古代文人都喜欢以节日来记录时间,这是因为节日在古代社会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文化意义。传承和发扬好传统节日,将其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