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萝卜什么意思


和同事们偶然聊起过年的话题,才惊觉时光匆匆,距离新年只剩下短短二十几天。

如今,“年味儿”似乎越来越淡,每天忙于工作,春节更像是每年的例行公事。回想起童年时的我们,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迎接新年。那时候的年味儿,从腊月就开始弥漫。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初八一到,就预示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在这一天,母亲们会精心熬制一锅香甜软糯的腊八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暖心又暖胃。我曾问婆婆妈,腊八粥应该放哪些材料?婆婆笑着说,腊八粥就是开心的粥,想放什么就放什么才是最好的。

记忆中,我对腊八粥并没有太多兴趣,可能是母亲平日里也经常给我熬粥的缘故。相比于其他与年有关的小零食、小玩意儿,我觉得腊八蒜才是过年的特色。腊八蒜就是在腊八这天泡制的蒜瓣儿,材料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很简单,把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或瓶子里,倒入醋,封口放到一个阴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如同翡翠碧玉一般。

小时候的我,对透明瓶子里的绿蒜瓣儿慢慢变绿的过程充满好奇,甚至超过对它本身味道的关注和喜爱。现在的孩子们,是否也会在腊八这天,一边捧着盛着热气腾腾腊八粥的大碗,一边蹲在旁边开心地看着妈妈装腊八蒜。甚至趁大人们不注意,偷偷地亲手装几个蒜瓣儿。然后在一天天的等待中,看着它们在醋汁中慢慢变绿,期待着它们成为盛在碗中的骄傲。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在这一天,农村一般有祭灶的习俗。我们会把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大人们会供放糖果、水果、清水、糖瓜。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边烧边磕头。然而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卖糖瓜的老爷爷的“梆子声”在村头响起的时候,便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祭灶完之后的糖果和糖瓜,从摆上的那一刻起便被心心念念着,等到撤下来的时候每个人能分上几块,那真真是甜到心底里的味道。

除了祭灶外,我家乡晚上还要吃水饺。当我得知母亲在生弟弟的那天前一天晚上我们全家还在一起包水饺、吃水饺时,我对即将到来的弟弟充满欣喜。于是早早地开始为母亲准备礼物和照顾家里的小鸡们。每当说起弟弟出生的趣事时,母亲总会打趣说:这小子是小年的水饺馋出来的。所以从那年开始,“小年”对于我不仅是糖果、糖瓜的甜味儿了,更多的是迎接弟弟到来的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