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是几本线


这是一座魅力独具的城市——兰州。曾经,它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的文化背景,被规划为的“文艺之都”。

在20世纪十年代,兰州的文化氛围尤为浓厚,盛产文艺。随着众多本土文化人的离开,这座城市似乎正面临一种彷徨。但兰州的独特气质并未因此消失。

兰州是一座山河之城,其地理特色鲜明,被山与河塑造出独特的风貌。这座城市既是开放的,又是保守的,这种矛盾的气质在兰州奇妙地交融。

在民国时期,兰州因其地理气质与维也纳相似,曾有建筑师将其规划为文艺之都。那时的兰州,因为地处抗战大后方,汇聚了各色人等,他们在寻找生活出路的也寻找生命的意义。

时至今日,兰州的人口超过三百万,多交融的背景造就了其“野性十足”的文化气质。这里的人们无所谓一切,却又可以拿起一切,放下一切。这种心态催生了兰州的文艺盛名。

兰州的文艺氛围曾经十分浓厚,乐评人颜峻曾把兰州比作的西雅图,这里曾是摇滚重镇,盛产各路音乐人。这座城市还拥有众多的文艺人才,他们用笔和乐器诠释了兰州的文艺精神。

现在的兰州已经不再是一座文艺的城市,很多人都已经离开。仍有许多文艺人坚守在这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逃离和坚守背后的故事,其实关乎人生的大命题。每个人在兰州的出生,都注定了他或她未来的离别。那些离开的人,他们的身上始终带着故乡的基因。正如希腊诗人卡瓦菲斯所写的那样,城市将伴随着你,你的街道将一仍其旧。

马寅桦是其中一个例子。他见证了兰州曾经的文艺辉煌,作为来自宁夏的移民,他对兰州的宽厚人文个性和多元文化有更深的感受。他开设了凤栖梧书店,成为兰州唯一一家持续经营的独立书店。他也面临着离开的选择,他留下是为了书店和他正在成长的女儿。现在的凤栖梧已然成为马寅桦心中的一片圣地和对过去的回忆寄托之地。无论是离去还是留下的人们心中都有着对这座城市的眷恋和记忆之情难以忘怀这里独有的魅力和独特之处让每一个经历过的文艺人始终心系此地流连忘返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与兰州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和无尽的故事让人感叹人生的选择和命运的无常也让人对这座包容的城市充满了感慨和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