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糕的寓意和由来
重阳节,我们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一日欢聚一堂,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祈求家中的长辈健康长寿。那么,重阳节为何又被称为“老人节”呢?它又有哪些独特的习俗和传统美食呢?
一、重阳节的“老人节”由来
在传统文化中,“九”是最大的阳数。九月初九,两个“九”相重,因此被称为“重阳”或“重九”。而“九”和“久”谐音,九月初九便赋予了“长寿”的寓意,于是重阳节逐渐演变成为敬贺长辈的“老人节”。
二、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有着许多富有特色的名字,如登高节、菊花节和茱萸节等,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种独特的节庆习俗。
【登高远眺】:这一习俗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重阳节当天,老人们会登高望远,以此强身健体,祈求长寿。
【重阳赏菊】:赏菊在魏晋时期就已盛行。陶渊明曾写诗赞美秋菊,表达对节日的喜悦。
【佩插茱萸】:古人有两种佩插茱萸的方式,一种是将茱萸放入红布口袋中随身携带,另一种是把茱萸当作簪子插在头发上。王维的诗中便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描述。
三、重阳节的传统美食
【重阳糕】:俗语有“九月九,食蓬饵”,“蓬饵”便是重阳糕的前身。制作一块香甜软糯的重阳糕,需要经过多道传统工序。“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高升。
【羊肉面】:面条细长光洁,象征长寿。加上“羊”与“阳”谐音,这碗营养丰富、滋补身体的羊肉面是献给老人的最佳食物。
【菊花酒】:以菊花入酒,味道清香,口感柔顺,适合老年人饮用。在古代,菊花酒被视为重阳节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节不仅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敬爱长辈、祝福他们健康长寿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庆祝这个美好的日子吧!信息来源:三农微信公众号、财经及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