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年也是孩子生日的说说


“小年”的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则是腊月二十四。但无论如何,辛苦了一年的人们都希望过得舒心。流传于各地的“过年谣”中,开头往往都是“二十三,糖瓜粘”,这足以证明吃糖瓜是小年的重要习俗。

糖瓜的制作原料主要为麦芽糖和黄米。它具有很强的粘性,可以被拉成长条状的关东糖或是搓成扁圆形的糖瓜。冬季时,人们会将糖瓜置于户外,因天气寒冷,糖瓜会变得更加坚硬,但内部仍带有微小的气泡,吃起来酥脆香甜,别有一番风味。

古时,糖瓜又被称为“胶牙饧”,名字就体现了其粘性之大。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也证明了这种糖在当时的流行。除了作为节日食品,糖瓜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作为“祭灶”的物品,赠予“灶王爷”。

关于灶王爷的传说众多,其中一种说法是:灶王爷原本是一位平民张生,因生活最终沦为乞丐。一日,他羞愧难当地在前妻家门口乞讨并钻入灶锅底下自尽。玉帝得知后,因其仍有羞耻心,便封他为灶王。他每年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上天汇报每户人家的善恶,并在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返回。

民间年画上的灶王爷形象通常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头,有时还会配上“灶王奶奶”的画像。根据风俗,人们会在小年祭灶时送行灶王爷,并端上糖瓜以表诚意。具体的仪式包括揭下旧像,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将糖瓜粘在灶王嘴上后与草马一同烧掉,称为“辞灶”。民俗学专家萧放表示,祭灶是小年的重要习俗之一。战国时已有灶君的名称出现。人们担心灶神会打小报告,因此会通过媚灶的方式与之套近乎,期望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在小年期间,不同地区的人们也有忙年的习俗。他们打扫屋子、准备新年团圆饭的各种食材以及大扫除等以迎接新年吉祥之气的到来。“写大字”、剪纸、贴窗花也是过节的乐趣之一通过这些活动展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以及自身的心灵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