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和律诗的起源于哪里


关于七律格律与七律新韵的区别,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要明确一点,格律包括了格式和音律,而音律则涵盖了平仄和押韵。当我们谈论七律时,无论是新韵还是古韵,都必须严格遵守七律的格律要求。

那么,新韵和古韵之间的差异又在哪里呢?这主要涉及到押韵和句内的平仄问题。

古韵中的汉字音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去、入几个声调,其中阴平阳平合为“平”,因此有“平、上、去、入”四声标注。在新韵,也就是现代普通话发音中,一二三四声分别对应古韵的阴平、阳平、上、去,但不再独立存在入声这一声调。

这并不意味着入声字消失了,而是它们被分了其他声调中。例如,“一”在古韵中是入声字,而在今天则是一声,古韵中归为仄声,但在新韵中则归为平声。这就是新旧韵在平仄处理上的最大区别。学习如何区分这些入声字是学习平仄的难点之一。这种区别不仅影响诗句的平仄划分,还影响了新旧韵在押韵上的差异。

举例来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按照新韵来看,其平仄并不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但如果按照古韵来看,“节”字虽然是入声字,今天发第二声,但在古韵中却有其特殊地位。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判断诗句是否符合格律时,选择哪种韵书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七律来说,押韵的字必须是平声字,这是无论新韵还是古韵都必须遵守的规则。那么如何判断一个诗句是否合平仄、是否押韵呢?以“天高云重劲风急,一夜寒来雪色齐”这两句为例,按照新韵来看是符合格律的,但如果按照古韵来看,因为“急”字是入声字,归为仄声,所以整句诗的平仄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首诗的格律。

新韵和古韵的主要区别就是在押韵和句内平仄的处理上。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区别是关键。其实质就是古今发音在平仄格律中的应用差异,尤其是入声字的处理。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真正理解七律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