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随平野尽中的随是什么意思
【专家论坛:传统诗词中的山水情怀与家国自信】
作者:(身份及职务)
我国广袤土地上,壮丽的山河景观让人心生热爱。自古以来,人们喜欢到大山大河观光游览,吟咏大好河山的诗词作品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依然能从传统诗词中汲取到有益经验,增强自信和文化自信。
自古以来,山水诗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古代诗坛,以山川景物为题旨的诗歌在唐代才趋于成熟。诗人们所取得的成就和创作经验,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承传吸取和发展。
不同的大山大河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气势。诗人通过仔细观察并捕捉到不同山川的特色,将个人思想感情与审美观念相融合,以文字符号将山川的意境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他通过抓住香炉峰的瀑布奇景来表现庐山的特有风采,将个人豪放不羁的性格与山河融为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优秀诗人描绘祖国大山大河的壮丽,也常将其作为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反衬。如宋代陆游的名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描写祖国山河的豪壮,反衬出对现实的不满。
西方艺坛的现实作品注重真实描写,但也带来一些弊端。相比之下,我国传统诗坛更注重“虚实结合”的手法。优秀的诗篇往往以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来表现祖国山河的壮阔。如王维的《汉江临泛》以江流山色实写,但长江如何奔流在天地之外,山色如何掩映在云雾之中则是作者以虚笼之笔引导读者想象。
王维最懂得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描绘大川大山。他的诗作《终南山》从山的高处写起,引导读者想象山之高,接着又以虚实之笔展现山景之美。其中“隔水问樵夫”的描写更是意味深长,以虚无衬托大山的空寂。
(身份及职务)认为传统诗词中的山水情怀与家国自信密切相关。今天,我们仍然能从这些名篇名句中得到启示,写出更多充满家国情怀的优秀作品。我们也要汲取传统诗词中的有益经验,不断发扬创新,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