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和公历怎么分清

历法是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而根据自然规律制定的计时方法。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
阳历,又被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它的历年近似于回归年,划分为12个月,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相符。在阳历下,四季冷暖的变化情况可以明显看出,但每个月份中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无法体现。的阳历又称为干支历或星辰历,用天干地支来标记年、月、日、时。干支历法蕴含了宇宙星象的深奥密码,能准确反映气候和物候变化,无需人为调整,完全遵循天象规律。至今,干支历仍在万年历、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属相时间区分是以立春为界限,而非农历春节,因此很多人对自己的属相存在误解。
阴历,又称太阴历或夏历,是根据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历法。阴历与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相关,每月以朔望月为周期,平均长度为29.53天。年与回归年无关,也不反映四季寒暑变化。阴历与阳历每年大约相差十一天,如果不设置闰月,春节在夏天过也是有可能的。历就是采用阴历的一个例子。
农历是我国现行的传统历法,属于阴阳合历,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它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来定义一个月的长度,同时参考太阳回归年定义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独特的阴阳合历历法。农历中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根据农历来设置的。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是公历,也称为格列高利历或西历。它是基于太阳年的纪年方法,由西方社会制定。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此公历采用平年365天、闰年366天的制度,每四年一闰,以调整时间误差。自后采用公历,并因其误差较小而成为世界通行的历法。我国官方历法以公历和农历为主,经常看新闻的人对此应该非常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