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解释
新型冠状病毒席卷武汉,导致人们只能宅在家中,“不出门就是最大的贡献”。一开始,人们感到兴奋新奇,但很快便陷入郁闷之中,“宅”、“闷”、“憋”等词成为了热词。不少人在家中憋出了新高度,甚至有人形容自己“宅出草来”,“闷出毛来”。这场突如其来的“超长假期”,让平时忙碌的人们无所事事,开始焦虑、烦闷和孤独。这些精神上的危机感如潮水般涌来,仿佛生活也变得更加复杂而紧张。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开始寻找各种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有人逗猫逗狗,有人展示厨艺,有人打扫房间,也有人通过各种方式修身养性。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外出聚会、不去人群处。
年轻时的朱自清在独处时,在荷塘月色中享受无边的宁静和美好,从而摆脱了内心的纷扰。苏轼在夜晚无眠时欣赏月色美景,心境也变得宁静。这些古人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时,要学会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静的力量。当下的宅家隔离是一种防疫需求的行为规范。历史上也有人通过学习和修养心灵的方式来面对生活的困境。笔者相信唯有读书、思考和写作才能真正让人释怀。通过阅读和学习才能开阔眼界和胸襟,让自己更加明智和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读书能够转换心情、改变思维并转移注意力,帮助我们战胜孤独。高中教材中的《劝学》一文告诉我们“君子之学也”,意在告诉我们读书的方向和方法至关重要。在学习之余,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身行为的规范和方向是否正确,才能不断进步和提升自己。除此之外,《新资治通鉴》中的许多名言警句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比如“圣人之心无异常人之心”,告诉我们要保持平常心;“善学者其如海乎”,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才能有所收获;“读书之乐何处寻”,提醒我们读书的乐趣在于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提升。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我们应该多读书多学习,保持心态平和、清心寡欲、遵守常识和规律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健康平安地度过这段时光。只有不断学习和修养自己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胸怀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