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树苗两米高什么价格


图中所见,张瑞武在山中静静巡护。这幅画面由郝迎灿摄下。

一场纷飞的细雪中,山野被浸透,张瑞武的两鬓也被轻轻打湿。刚刚出院门,他的老伴便匆匆赶来,递给他一顶鸭舌小帽。张瑞武欣然接受,并乐呵地说:“一天不去林子里转转,心里就不踏实。”接过帽子后,他便大步向东山走去。

行至半山腰,一片樟子松林映入眼帘,树皮深裂,树干笔直。张瑞武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当年的小树苗只有这么粗细。”这片松林,都是他亲手栽种。二十多年过去,这些树木的树干已经如同碗口一般粗壮。

不仅仅是这片松林,周围的白桦和杏树也同样令人赞叹。25年前,张瑞武回到老家哈尔滨市阿城区宝山村,承包荒山300亩,种下树木十余万株,将原本稀疏的山林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海洋。

种树的道路上,张瑞武历经挫折,但这也激发了他更加坚韧的劲头。1995年,55岁的他退居二线,产生了回家种树的念头。宝山村的山水激发了他的情感,他决心改变山头的荒芜。

种树并非易事。他曾面临春旱、树苗成活率低等技术难题。为了学习种植技术,他购买书籍,夜以继日地钻研。面对村民的黄牛啃食树苗的意外事件,他坚决维护自己的种植成果,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宽容与理解。

屡遭挫折却更加坚定。2000年正式退休后,他在半山立下石碑,誓言要为绿色的明天而奋斗,不绿荒山不罢休。

25年来,他共栽种了10万多株树木,包括白桦、水曲柳、樟子松、槐树等十几个品种。大多数树木的直径已在10厘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多厘米。

与塞罕坝的森林相比,他所做的工作或许并不显眼。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付出,是出于对环境的热爱与对社会的责任感。他的积蓄和退休工资全部投入到了种树事业中,前前后后共花费了20多万元。

除了种树,他还开始探索树木的造型艺术,通过修剪树木创造出各种形状。他的努力得到了意外的收获,树木的造型增加了其价值。

如今,张瑞武已经80岁,腿脚不如从前灵活。但他并未停下脚步,仍然坚持每天上山种树、清林、防火。他订购了2000株山梨树苗,准备在林间的空地多种些树。他常说:“人活一辈子总得留下点什么东西,钱是没有了,那就多栽几棵树吧。”

作者:本报记者 郝迎灿 刘梦丹。他的故事令人感动,展现了对环境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