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的过程与方法有哪些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链轮在锻造完成后的余热,直接对其进行淬火处理,以获得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机械产品。传统的链轮处理流程包括锻造、调质处理以及表面淬火等步骤,而新的工艺方法则试图将淬火环节提前到锻造后进行。对此,本文进行了详细的试验和探讨。
试验对象是一款具有特定结构参数的链轮,其技术要求和零件结构如图1所示。新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含下料、制坯、中频加热、锻造成形、切边、余热淬火、高温回火等步骤。其中,链轮材料为低淬透性调质钢40Mn2。通过测温仪对工件进行温度检测后,启动设计好的淬火程序进行淬火处理。淬火介质采用的是ZY-747型PA溶性淬火介质。
试验结果证明,与传统的调质淬火相比,链轮经过锻后余热淬火处理后硬度显著提高,硬度值离散度也较小。这是因为锻后淬火过程中马氏体内高密度位错和碳化物的析出起到了钉扎位错的作用,使淬火过程更为完全。由于锻后余热淬火提高了钢的淬透性,使得零件在后续的回火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硬度、金相和力学性能。回火硬度检测结果表明,锻后淬火及高温回火后的硬度值均满足技术要求,且硬度不均匀度较小。
除了对淬火过程的探究,本文还对链轮的热处理后的其他方面进行了讨论,包括无损检测以及机加工工序的影响等。在无损检测方面,经过余热淬火和高温回火热处理的链轮未发现淬火开裂现象。而在机加工工序方面,与常规调质相比,锻后余热淬火热处理对刀具的使用寿命、操作人员的加工难度以及机加工后尺寸变化的影响无明显变化。
生产应用效果表明,经过多次的锻后余热淬火工艺试验,生产线调整后能够稳定地生产出满足技术要求的链轮产品。通过锻后余热淬火工艺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还能显著节约能源,为生产厂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一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提升锻造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结来说,本文主要介绍了链轮锻后余热淬火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情况。通过对比试验和实际应用效果,证明了锻后余热淬火工艺能够提高链轮产品的力学性能和寿命,同时降低能源消耗。这一新工艺的应用对于提升锻造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