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啥要纪念介子推?这习俗其实背后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清明节纪念介子推,背后确实藏着一个流传千古的感人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国外十九年,生活困苦,身边只有介子推等少数人不离不弃。其中,介子推最为忠诚,甚至在重耳饥渴难耐时,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成汤给他喝,以解危难。

最终,晋文公复国称霸,论功行赏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接受奖赏,于是隐居到绵山之中。晋文公得知后,深感愧疚,亲自前往绵山寻找,并放火烧山,企图逼迫介子推出来。然而,介子推为了不违背母亲的意愿,抱着母亲躲进了悬崖,最终母子二人被烧死。晋文公见状,悲痛万分,下令以后每年这一天(清明节前三天)不得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以示纪念,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从此以后,人们便将清明节与寒食节结合起来,既纪念介子推的忠诚和隐忍,也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这个故事体现了忠诚、孝道和气节的崇高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