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起源故事超有趣,你绝对想不到!
提到清明节的起源,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扫墓祭祖,但你知道吗?这个节日的背后其实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你绝对想不到”的!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介子推的贤臣。晋国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在流亡期间,生活困苦,多亏了介子推忠心耿耿,不仅割股(大腿肉)为他充饥,还一直陪他度过了最艰难的19年流亡生涯。
终于,晋文公复国,论功行赏时,却忘记了介子推。有人提醒后,晋文公才猛然醒悟,赶紧派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然而,介子推却不愿接受赏赐,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便带着母亲躲进了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奈,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来。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却始终没出现,最终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当人们找到他时,他已气绝身亡。
晋文公看到介子推的遗体,悲痛万分,后悔不已。为了纪念这位忠诚的贤臣,他下令在介子推死去的这一天(清明节这天),全国放假三天,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后来,寒食节逐渐与清明节融合,清明除了纪念介子推,也成为了人们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重要日子。这个充满忠诚、遗憾和纪念的故事,是不是让你觉得清明节的起源既庄严又“超有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