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古诗绝句是什么意思


李白与杜甫,被誉为唐朝诗歌界的双子星,二人在诗歌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

李白擅长创作七言绝句和古诗,其中《早发白帝城》被后人赞誉为“七绝之翘楚”。其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与《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七言古诗同样深入人心,并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

而杜甫则与李白风格迥异,他更专注于七言律诗的创作。其代表作《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被誉为“七律之典范”。另一部作品《秋兴八首》凝聚了杜甫半生心血,历来为人称道。可以说,杜甫在七言律诗方面的造诣,连李白也难以匹敌。

然而有趣的是,在杜甫的律诗宝库中,有一首诗却被后世评价为“律中最下乘”,那便是《又呈吴郎》。这首诗描述的是杜甫在草堂居住时,邻居一位无食无儿的寡妇为了生计扑枣的情景。诗中流露出杜甫的同情与理解,展现了他的有情有义。尽管这首诗在杜甫的众多作品中并不显眼,但却因其深情厚意而流传千年。

公元765年,杜甫离开久居的浣花草堂,开始在蜀中漂泊。次年,他抵达夔州,并在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下,建起新草堂,暂居于此。这一阶段是杜甫创作的黄金时期,他留下近1500首诗歌,其中四分之一是在夔州写成。《又呈吴郎》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之一。

诗中的“吴郎”是杜甫的亲戚。当时,杜甫将自住的草堂让给了这位亲戚,自己则迁居到东屯的茅屋。不久,住在草堂旁的一位寡妇向杜甫诉苦,于是便有了这首诗的诞生。

诗的首联便描绘了寡妇的窘境。草堂前有几棵枣树,邻居的寡妇常来扑枣。杜甫在居住此地时,一向放任自由,原因只因为这位妇人“无食无儿”,这四个字便道尽了她的凄凉处境和杜甫的深切同情。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吴郎的行为,杜甫的措辞委婉含蓄,既有劝告的意味,又不至于太过直白,显示出他高超的情商。最后两句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抒发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虽然这首诗在后世评价中并不太高,被认为是“律中最下乘”,但杜甫的有情有义却从中得以体现。即使被评为“最下乘”,这首诗依然流传千年。这大概与杜甫的人格魅力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