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能终身实践的话,孔子说就是仁。


《论语》十二章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一篇重要课文。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这篇文章,学习其中的重点文言词句,使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理解各章的内涵,这是学习这篇文章的初步目标。

1. 孔子强调仁的重要性,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警示人们做人必须心怀仁爱。

2. 《里仁》篇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表现了孔子对真理的追求和执着。

3. 孔子在《里仁》篇中进一步阐述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重视道义,小人则更看重利益。

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论语》中的名言,告诉我们应该向优秀的人学习,看到不优秀的人要自我反省。

5.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阐述了文与质的平衡,只有两者兼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6. 曾子强调了士的责任和担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并以仁为己任,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远大的抱负。

接下来的是对每一章的解读:

7.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告诉我们要持之以恒,否则功亏一篑。

8.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是孔子对智、仁、勇的阐述,三者成就完格。

9.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的宽容和仁爱之心。

10. 孔子强调学习《诗》的重要性,它可以激感、观察社会、结交朋友、表达怨愤,同时也能增长对鸟兽草木的认识。

进一步解读各章所阐述的道理:

一、《论语》中的很多精辟论断对现代价值观的培育有重要启示。每一则语录都体现了君子的品质,如不求安饱,敏事慎言,有道则正,这是好学的表现。

二、礼乐应以仁为基础,这是孔子对礼的重要阐述。

三、执着追求仁道,是君子应有的品质。

四、义利观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重义轻利。

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是进步的表现。

六、文质兼备,才能真正称为君子。

七、以仁为己任,意志坚强是君子的特征。

八、持之以恒地为山平地,体现了坚定的意志。

九、智、仁、勇的完美结合成就完格。

十、克己复礼是仁的表现。

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爱之心的重要体现。

十二、《诗》的社会功能在于其激感、反映社会、结交朋友、表达怨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