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的反义词什么意思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为《玩乐之心》,作者为的著名心理学家彼得·格雷。他的核心观念是要让父母了解:不应该剥夺孩子快乐的玩耍时间,因为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作业。彼得鼓励父母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保持爱玩耍、爱探索的天性。他认为,这些天性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并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这本书中,彼得详细解读了“玩乐精神”的内涵。他主张孩子应该多与其他孩子交往和玩耍,逐渐独立,学会自己做决策、管理情绪等。他坚信,玩耍是孩子们掌控自我世界、逐步独立生活的起点。
在我担任班的日子里,接触到了很多家长,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般的思维: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就认为是“贪玩”所致。于是,这些家长往往会压缩甚至完全剥夺孩子的游戏时间,让孩子专注于补课。他们反对孩子参与任何与升学考试无关的活动。
前段时间,学校准备运动比赛,包括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现在的孩子们,身体素质和运动协调能力普遍较弱。比如踢毽子,能连续踢到5个以上的学生非常罕见。特别是男生,很多人踢一个就踢飞了。我想借此机会点燃孩子们的运动热情,给他们一周的时间练习。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进步的学生寥寥无几。问及原因,他们都表示父母不允许他们练习,空余时间都被要求做题。
有一个名叫彭程的男生被选为参赛选手。他告诉我:“老师,你知道我取得这点进步有多不容易吗?每次偷偷出门练习都提心吊胆,怕被父母发现后被责备。”我看着他的模仿,不禁苦笑。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并不主动鼓励孩子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家长们更是将玩耍视为洪水猛兽。
心理治疗专家亚历山大·鲁宏认为,人的个性发展如同树的年轮,一层层递进。玩耍与嬉戏是少年时期的重要一环。家长们应该在关注孩子学习的不忘玩耍也是一种学习。明智的家长不会禁止孩子玩耍,而是引导他们学会玩。例如,我班上的一个男生辉辉,他的父母就持有这种观念。辉辉喜欢拆解物品,他的父母不仅没有阻止他,还提供了电子积木和小工作台让他自由拆装,甚至爸爸还亲自带他一起“拆”东西。结果,辉辉的成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字迹也变得工整了。
玩耍不仅是孩子的天性,更是他们认识、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它是孩子从童话世界走向真实世界的桥梁,也是他们童年的快乐源泉。孩子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暂时放下作业本,在玩耍中积累经验,在大自然中接受美的启迪和熏陶。
转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