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一想到恋爱就害怕,心里总有个疙瘩。


爱情,总是能让许多人的眼眸里充满如梦似幻的粉红泡泡。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类人,尽管常常喊着“向往恋爱”,但身体却总是不受控制。这其中,恐怕有一份隐约的害怕在阻挡他们拥抱爱情。

根据心理学家Kim Bartholomew的研究,成年人的依恋类型可分为四种:安全性依恋、痴迷型依恋、疏离型依恋和恐惧型依恋。其中,恐惧型依恋者特别害怕被“抛弃”,同时对亲密关系持有一种回避的态度。据调查,恐惧型依恋是不安全依恋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比高达40%,也是最纠结的一种类型。

这类人常常忙于工作、社交活动或其他事务,似乎总是没有闲暇时光。他们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追求事业的成功,或是追求各种兴趣爱好以填补生活的空白。这种忙碌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他们对被抛弃的恐惧。他们害怕停下来后,那些潜在的“胡思乱想”会占据脑海。他们将生活填满,其实是一种逃避自己内心不安的方式。

恐惧型依恋者对自己的缺点异常敏感。他们总是过度关注自己的不足,如脸型、眼睛大小、身材等,而忽视自己的优点。这种自我否定的态度,其实与童年时期经历有关。若家长总是挑剔,孩子便无法形成积极的自我肯定,怀疑自己的价值。在人际关系中,他们难以展现真实的自我,常常需要戴上面具来掩饰真实的自己。这种不安全感使他们难以放松地与他人交往,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依恋模式。

他们还容易陷入一种奇怪的直觉中,总觉得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甚至觉得别人能他们的生活。尽管事实可能是别人并没有那么关注他们,但这种不安的感觉却总萦绕心头。虽然他们可能对相亲或他人介绍的对象表现出抗拒态度,但内心其实仍对爱情充满期待。一旦开始恋爱,他们可能会设置一系列测试来考验伴侣的忠诚度、耐心和付出意愿。过高的测试难度往往导致伴侣无法承受而离去。

恐惧型依恋虽然常见,但过度的恐惧感可能影响正常的亲密关系。如果你发现自己深陷其中,不妨从了解自己开始。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当情绪产生时,试着去感受它、接纳它,而不是排斥它。随着对自己的了解加深,你会逐渐增强对自我的熟悉度,从而增加内心的安全感。记住,爱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接纳真实的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