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与化妆品的关系
大家好,我是普罗卡斯特。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看到寺主人关于酵素问题的征集,而我恰好学过生物,于是被询问是否可以投稿赚取寺主人的关注。虽然最初我有所犹豫,但最后还是决定开始写作。
酵素的含义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酵素的含义其实非常简单。酵素是日语中“酶”的称呼,源自英语单词“Enzyme”。就像百科的多语言页面所展示的,人们对酶的认识可能更加通俗易懂。生产线上的技术员们可能对此有些心疼。
广告并非科学,而是说服的艺术。考虑到很多同学在生物课上可能并不专心(除了生理结构课),我为大家简要回顾两个知识点。
“酶”是内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物质,大部分是蛋白质。上世纪80年代起,又发现了非蛋白质的核酶,但在工业应用上主要使用的还是蛋白质酶。
“酶”具有其独特的特性,就像座一样,需要合适的温度才能发挥作用,对特定的物质感兴趣,并且工作完成后还会进行自我检查。生物学家将这些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这种特性也许能帮助你理解谢耳朵的某些说法。在科学的世界里,现实生活中的酵素主要指的是酶和发酵产物,而其中的酶还可能标注为某种微生物发酵液。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析。
在护肤品中,酵素指的就是酶。前些年的洗衣粉广告还在宣传蛋白酶,而护肤品广告就已经使用“酵素”这个词了。最常见的酶是蛋白酶,主要用于洁面和敷面类产品,具有软化去角质的功能。其中角蛋白是构成角质层的主要成分,也是毛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肤品中使用的蛋白酶主要有三种: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以及微生物来源的角蛋白酶。敷面类产品如面膜相对于洁面类产品如洗面奶更适合酶的发挥。微生物来源的角蛋白酶在效果上被认为更强。不同的酶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的效果也不同。至于安全性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植物来源的蛋白酶更安全。尽管如此,初次使用酵素去角质的频率也不应过高。推荐的使用方法是先一周一次甚至两周一次,观察皮肤的适应情况,逐渐提高频率。在宣传上,植物来源的蛋白酶和微生物来源的角蛋白酶各有侧重。而水果酵素或自制酵素中的酵素已经脱离了酶的意义,更多地回归到了发酵产物的概念。关于水果酵素的各种说法如调节内系统、排毒减肥等并没有科学依据。实际上,食用水果酵素的效果最多相当于吃一堆新鲜水果而已。自制酵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测的发酵结果。建议大家还是直接食用新鲜水果。至于口服酵素的功效则并不明显。无论是蛋白质还是酵素,在被摄入后都会被分解为氨基酸等小分子并被吸收。那么水素、炭素、酸素这些又是什么呢?这些其实是化学元素在日语中的称呼,例如水素对应的是氢元素。这些内容纯属科普,大家不必过于深究。对于酵素的理解应该基于科学事实而非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