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薄膜的拼音怎么写
名称:薏苡仁
别名:薏苡、苡米、薏仁米等。是一种中材,也叫做沟子米。其来源于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在秋季果实成熟后,收获整株并晒干,打下果实后去掉外壳及黄褐色外皮,收集种仁再晒干即可。
形态:薏苡仁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粗的须根,直径可达3毫米。其秆直立,高度在1至1.5米之间,约有10节。叶片为线状披针形,长达30厘米,宽1.5至3厘米,边缘粗糙。总状花序腋生成束,雌小穗位于花序下部,外面有骨质念珠状的总苞。雄小穗常2至3枚生于一节。本植物的根、叶亦供用。
分布:薏苡仁多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溪涧或阴湿山谷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一般为栽培品。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
性状:干燥的种仁呈圆球形或椭圆球形,长5至7毫米,宽3至5毫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光滑或有不明显纵纹。质坚硬,内部白色,有粉性。气味微淡。以粒大、饱满、色白、完整者为佳。
炮制:将薏苡仁炒至微或同麸皮炒制即可。古载还有与其他食材同熬等炮制方法。
性味:味甘淡,性凉。根据不同的本草记载,其性味略有不同,但大体上以甘淡凉为主。
归经:主要入脾、肺、肾经。
功效: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用于治疗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等病症。具体功效记录在多部医书中。
用法用量:内服时煎汤用量为0.3至1两,或入散剂。
注意事项:对于脾约便难及孕妇应谨慎服用。古医书中也对此有所记载,提醒燥、小便短少、因寒转筋、脾虚无湿者忌之。
附方:薏苡仁在很多古方中被使用,例如用于治疗风湿痹气、肢体痿痹、腰脊酸疼等症状。还可以与其他食材酿酒或煮粥,用于治疗水肿喘急、肺痿唾脓血等病症。还有治疗肠痈、沙石等功效。具体可查阅相关医籍了解更多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