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占便宜叫吃豆腐
豆腐这个词,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现在,它常常与调戏妇女、男人占女人便宜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茅盾在《子夜》中明确表示,他不占女人的便宜,不吃豆腐。那么,为什么把占便宜的行为称作“吃豆腐”呢?很多人可能都好奇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说法的起源,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在古代,豆腐店大多是夫妻店,丈夫负责制作豆腐,而妻子则负责销售。在汉朝的长安街上,有一家豆腐店的老板娘容貌美丽,风情万种,被称为“豆腐西施”。为了吸引顾客,她难免会在卖豆腐时展示出自己的魅力。一些男人常常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交谈,趁机她的手。于是,吃醋的老婆们就开始批评丈夫又去吃豆腐了。从此,“吃豆腐”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在古代,家里办丧事时,有吃豆腐的习惯。丧家准备的饭菜中必有豆腐,因此去丧家吃饭吊唁也被称为吃豆腐或吃豆腐饭。在江浙一带,农民家里移葬时,会邀请村里的小伙子来帮忙。但此时也会有一些不干活却蹭饭的人。因为办丧事的饭菜以豆腐为主,这些不干活的人也会说自己来吃豆腐的。于是,“吃豆腐”开始有占便宜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吃豆腐”这个词汇开始流行于上海等地方。生活中,如果一个男人对女人开玩笑甚至动手动脚占便宜,就会被人斥为“吃豆腐”。豆腐色白面细质嫩性软的特点与年轻女子的肌肤相契合,这也使得“吃豆腐”成为男人占女人便宜的另一种说法。
这些传说和故事构成了“吃豆腐”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背景。如今,“吃豆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食品词汇了,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