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为啥不晕,坐车反而晕头转向?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些人驾车时精神抖擞,毫无晕车迹象,但一旦作为乘客坐在副驾驶或后排,却可能出现晕车的症状。究竟是何原因呢?针对这一问题,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的资深医师丛林海给出了专业的解答。

晕车现象的根源在于身体启动了防御机制

丛林海介绍道,晕车在医学上被称为“晕动病”,主要是因为的平衡感和视觉信息发生冲突而导致的不适反应。当我们乘通工具时,车辆的各种动作如颠簸、加速、减速和转弯等,会干扰内耳中的平衡器官——前庭。前庭能够敏锐地感知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头部位置的变化,并将这些信息通过信号传递给大脑。我们的眼睛也在不断观察周围环境。在正常情况下,前庭感受到的运动信息和眼睛看到的视觉信息应该是相互匹配的,这样大脑才能准确判断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保持的平衡和舒适。

当这两种信息不一致时,问题就出现了。比如,当坐在车内,眼睛可能看到的是相对静止的车内环境或远处缓慢移动的景物,而前庭却感受到了车辆的频繁晃动和加速变化。这种矛盾的信号让大脑陷入混乱,误以为出现了异常情况,于是启动了一系列的防御机制,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晕车症状的出现。

关于“开车不晕车而坐车晕车”的现象,丛林海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内耳平衡功能失调、视觉与身体感觉的冲突、主动控制与被动接受的差异、心理因素以及车辆环境因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何晕车的人在开车时不会晕车?

对于为何晕车的人在开车时不会晕车这一问题,丛林海解释道:“这是因为司机在驾驶过程中能够提前预知车辆的行驶动作。”司机通过操作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等,对车辆的行驶状态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大脑也提前接收到了相应的运动信号。司机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看到更远处的道路和环境变化,这使得视觉信息与前庭感受到的运动信息更容易协调一致。例如,在转弯时,司机能够提前看到弯道的角度和路况,大脑会根据这些视觉信息和手部操作车辆的动作,提前调整身体的平衡感,从而减少了晕车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乘客在车内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无法预知车辆的下一步动作,只能在车辆运动发生后,由前庭感知到身体的位移变化。眼睛看到的视觉信息可能还没有跟上,这种信息的滞后和不匹配就容易引发晕车反应。尤其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看书、玩手机或者看车内固定物体时,视觉信息与前庭之间的信息差异会更加明显,晕车的症状也会加重。

车厢内的空气状况、气味、温度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晕车的程度。在密闭的车厢内,空气污浊、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能让人感到胸闷、头晕,增加晕车的风险。

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对于容易晕车的乘客来说,了解原因后如何应对呢?丛林海给出了几点建议:

1.尽量选择视野开阔的座位,如靠窗的位置,让眼睛能够看到更多的外界动态;

2.减少在车内看书、玩手机等行为,确保视觉信息与前庭信息保持协调;

3.保持车内空气流通,避免异味刺激;

4.在乘车前适当进食清淡食物,避免空腹或过饱。

开屏新闻记者 陶彦然(注:以下内容可能与新闻真实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