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蓝鸟销量不好
自全新换代轩逸呈现运动化设计的转变后,其市场表现仍旧稳健。首三个月的销量便轻松跻身轿车榜单首位,业绩骄人。蓝鸟在更早拥抱运动路线后的发展轨迹却截然不同。自2016年上市以来,蓝鸟的市场反应并不热烈,多数时间的月销数据维持在三四千辆的水平,低谷时甚至销量仅三位数,整体表现略显黯淡。
蓝鸟的外观设计颇具特色,承袭家族式V-motion设计语言。前脸线条锐利,多处运用直角与转折元素,视觉冲击力十足,大尺寸的“U”字造型与两侧大灯完美融合。车身侧面的悬浮式车顶设计颇具新意,蓝鸟的腰线在尾灯处大幅度上扬,营造出强烈的动感和伏地感。车身C柱的设计略显笨重,与整体车身的轻盈感不太协调,这也是蓝鸟设计中颇具争议的一点。车尾的回旋镖式大灯设计,使得整车尾部看起来更为宽大。
内饰方面,蓝鸟同样沿袭运动化风格。中控台采用不规则设计,并向驾驶座微微倾斜,更便于驾驶者操作。红黑搭配进一步提升了运动气息。在材质方面,车内塑料感较强,档次感有待提升。
配置并非蓝鸟的强项。例如,关键的安全配置如气囊,只在两款顶配车型中才有所配备。基础的ESP、中控屏幕、语音识别系统、车联网功能等也相对缺失。全系车型只配备了卤素灯,在当重配置的市场环境下,蓝鸟的表现相对滞后。
尽管蓝鸟的车身数据表现良好,长宽高分别为468317801465mm,轴距为2700mm。但由于造型过于独特,车内空间利用率并不理想,尤其是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受到较大影响。
作为一款运动定位的车型,蓝鸟的动力表现亦不够出色。搭载的是日产常用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5挡手动和CVT无级变速箱。尽管其经济性与可靠性无需质疑,但动力性能相对较弱,底盘设计也偏向家用。
蓝鸟的售价区间为9.69-13.39万元,尽管终端优惠较大,部分地区甚至降价至7万以内,但销量依旧不温不火。究其原因,可能是其前卫个性的外观在推出时并不被市场所接受,同时日产的大空间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配置和动力性能也未能符合消费者的期待。在追求家用和经济性的同价位车型中,蓝鸟的综合竞争力并不突出,因此大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的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