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层越高公摊越大?这到底是设计问题还是必然规律?
“楼层越高公摊越大”并非一个绝对或普遍的必然规律,它更像是一种常见的观察或印象,其背后涉及多种因素,有些与设计选择有关,有些则与建筑规范和结构特性有关。
设计选择的影响:
1. 电梯数量和大小: 高层建筑通常需要设置更多的电梯,电梯井及其前室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随着楼层的升高,电梯的数量和尺寸可能增加,导致电梯系统占用的公摊面积相应增大。这是为了满足安全疏散和垂直交通的需求。
2. 设备层和避难层: 高层建筑根据规范需要设置设备层(如水泵房、配电室、空调机房等)和避难层。这些楼层或区域虽然可能部分对外开放或包含部分公共设施,但其结构占用和设备空间也会计入公摊。
3. 公共设施: 高层建筑往往配套更完善的公共设施,如更大的大堂、更多的安保人员办公室、健身房、游泳池等,这些都会增加公摊面积。
4. 结构设计: 不同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对楼板厚度、柱网布置等有影响,可能间接影响得房率。高层建筑为追求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时会选择对结构空间要求更高的设计。
并非必然规律的原因:
1. 建筑类型和标准: 公摊面积的大小更多地取决于建筑的用途(住宅、公寓、写字楼)、建设标准、开发商的策略以及户型设计。例如,一个设计紧凑、功能单一的住宅楼,即使楼层很高,其公摊比例也可能不高。而一个包含大量公共绿地、广场、大型会所的楼盘,无论楼层高低,公摊比例通常都会较高。
2. 规范要求: 建筑规范对不同类型建筑的公摊面积有最低和最高比例的限制,但这只是底线,并非鼓励公摊最大化。实际公摊还会受到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接受度的影响。
3. 平面布局: 建筑的平面形状和布局对公摊影响很大。例如,点式高层(如细长的塔楼)相对于板式高层,其电梯井等结构占比较小,得房率通常更高。合理的平面设计可以在保证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公摊。
4. 技术进步: 新的结构技术和建筑技术(如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结构占用。
总结:
可以说,“楼层越高公摊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层建筑为了满足复杂功能、安全规范和设备需求而可能带来的更高公摊,特别是电梯系统、设备空间等方面。然而,这并非一个铁板钉钉的物理定律或设计必然结果。公摊面积的大小是一个由设计、规范、建筑类型、开发商意图以及平面布局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问题。不能简单地将楼层高度等同于公摊面积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