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发为什么停产了


在80年代的荧幕上,“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的广告词,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经典。这广告词本身,就已经充分展现了当年大发汽车的火爆态势,风靡全国。特别是在京津冀区域,大发面包车几乎成为了街头巷尾的出租车首选,直到生产线最终停摆。

回溯历史,天津大发汽车的传奇始于1984年。那是合作生产的第一辆微型汽车诞生之时,从天津市汽车制造厂的流水线顺利驶出。大发汽车在日本以其厢式货车身份著称,既可用于送货,也能载人,油耗低且价格亲民,为当时的民众提供了轿车的替代选择。

历史资料揭示,从1984年至1999年,天津汽车制造厂共生产了30万辆大发车辆,其中九成供应给了全国各地的出租车行业。当年,天津市内就超过5万辆的大发出租车穿梭于街头。

当年的大发之所以备受欢迎,是因为出租车逐渐成为了普通人的出行工具,而大发的引进正是为了带给国人经济实惠的出行体验。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当年的黄大发满足了市场需求,这种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铸就了大发当年的辉煌。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津大发设计上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在竞争激烈的出租车市场,其竞争力远逊于其他车型。当时的主流出租车已经转变为桑塔纳、夏利、富康、捷达等车型。到了2002年,一汽与天津汽车制造厂合并后,出于集团整体发展的考量,决定停产天津大发。至此,大发面包车在华北平原奔波了近20年后,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