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娲的娲读wo
蛙在原始时代的文化里,象征着女性的崇拜。从直观的角度来看,蛙的肚腹与孕妇的肚腹一样圆润饱满;从深层意义来说,蛙的繁殖能力惊人,一场春雨后蝌蚪成群。蛙被视作神秘力的代表,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神话中的母亲神被想象成蛙女,也就是女娲。娲的读音与蛙相同,但这里的娲并非普通的蛙,而是具有神圣地位的、被尊为我们始祖的蛙。它并不被写作普通的蛙字,而是用娲来表示。娲这个字,除了用于女娲外,几乎没有别的意义,足以看出这是特创出来用于描述圣蛙或母亲神的汉字。《说文解字》中描述娲为古代神圣的女性,能化育万物。
实际上,女娲造人和补天的故事,正是源于蛙的形象。在姜寨出土的彩陶上,有蛙形图案,蛙身,覆盖着斑点。这些斑点原本代表着蛙的多子象征,后来在神话传说中演变成了补天的五色石子。我们的祖先仰望星空,想象那的天穹如同蛙腹,满天繁星仿佛是天穹中的孩子,而那四条蛙腿则被想象成支撑天穹的四根支柱。
祖先们的想象力极其丰富。他们不仅将天穹比作蛙腹,还将月亮想象成一只青蛙。月亮有盈有缺,就像蛙腹和孕妇的肚子一样有规律地膨胀和缩小。成年女子的月经也恰好每月一次,与月亮的盈亏同步,这使得人们认为月亮与女性的特征之间有着神秘的关联。
在此基础上,人们进一步想象月亮里住着一只肚子有规律膨胀缩小的神蛙,或者月亮中有一位名叫蟾蜍的神兽,蟾蜍又被称为嫦娥,是一位美丽的女神。因为月中有这位掌管生育的女神,所以神话中的婚育之神被想象成一位月下的老人,称为月老。媒人被称为月老的原因不仅在于传说中他是一位在月下翻看婚书的老人,也在于月下是谈情说爱的浪漫场所,更在于月亮本身就是崇拜的对象。
无论是嫦娥还是女娲,她们的原型都是青蛙。因为母亲是蛙,所以子女被称为娃。娃字即女娲所生的蛙的意思,因此又称为娇娃,有时特指娇美的小女孩。娃娃落地时发出的呱呱,如同蛙鸣。在荷塘月下,那一片和谐的蛙鸣声,仿佛成了生命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