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东的分数线高


随着山东文理类本科普通批首次志愿投档情况的公布,围绕“你去哪儿上大学?”这一话题,许多考生间的交流变得愈发频繁。从目前的投档趋势看,山东的考生在择校上显现出较重的地域情结,对“恋家”有着共同的倾向。

23日,记者随机电话联系了多位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在众多受访者中,一位考出文科614分的济南学生刘莉引起了广泛关注。她坚定地选择了青岛大学,且其选择的学校清一色都是省内高校。她坦言:“不愿离家太远,所以省外学校一律不考虑。对我来说,济南和青岛是最理想的城市。”谈及选择标准时,她明确表示更倾向于选择离家近的学校。

像刘莉这样有着“恋家情节”的考生在山东并不在少数。数据显示,山东省2017年高考考生中,超过八成的考生选择了家乡山东省作为首选的求学之地。考生在选择外省学校时,更倾向于选择离山东较近、经济发展较好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一位多年带高三毕业班的班表示,不少学生对东北、西北的学校存在偏见,相对偏远的院校更是不在考虑之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山东考生较深的地域情结,即不愿离家太远上学。

在围绕“恋家”话题的采访中,共有7名济南学生表示只会在省内高校中选择,而只有少数成绩优异的理科生表示愿意前往北京和上海等地求学。

值得注意的是,高分考生对于地域的选择与整体趋势有所不同。他们更愿意选择教育资源更为丰富、竞争环境更好的上海、北京等地。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涯对于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这也表明对于未来道路的规划不同使得选择存在差异。

省内高校的分数线也随着考生的选择而不断攀升。无论是山东大学的热门专业还是山东中医大学、青岛大学的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普通文理类专业的招生均十分火爆,分数线也居高不下。许多高分考生因为地域情结放弃报考省外高校的机会而选择留在省内深造。这一现象也反映了山东考生对于地域的偏好和对于本土高校的青睐。(记者 张鹏 郭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