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情绪很容易失控


提问者似乎沉浸在这种自信之中:凭借智慧,一切难题皆可迎刃而解。如同未曾烹饪的人,仅通过浏览烹饪教程,便认为自己可胜任厨师之职。

提问者也可能在自我加压,自我质疑:已学习诸多心理学知识,为何仍不能运用自如?是否自己过于无能?

若学习了心理学却未能洞察以上两个问题,可能你的学习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反思、观察与理解。当你意识到这点时,你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情绪失控源于压力环境下创伤的激活。这些创伤包含重要的经历、经验和信念,它们已在你的大脑中构建出稳固的应激回路。这个回路熟悉而稳定,是你的舒适区。试图重建时,潜意识感知到舒适区的动摇,防御机制随即启动。改变并不容易,无需过于苛责自己。

你会发现,在单纯获取知识时,你能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冷静、客观、理性和清晰。当压力来临时,你会迅速脱离这种视角,重回原有的应激回路,经历情绪失控。这个过程非常迅速,让你无法反应。为何如此快速?因为你对原有回路已经极其熟悉,而新的回路可能还未完全适应,如同大学生与小学生之间的较量,结果显而易见。

你所学的知识本身也可能存在问题。每个人都通过自身的滤镜看待世界,同一件事,每个人的理解方式都有所不同。当新知识超出你的认知范围、对大脑产生强烈冲击时,你的大脑可能会选择回避、扭曲或遗忘某些信息以适应。知识理解的不充分,自然难以有效应对。

有些人对自己的认知不足,不能承担责任,却希望通过心理学改变他人。他们学习后过于关注他人,妄加揣测,乱贴标签,加重了自我中心的想法,结果适得其反。

认清现实并摆脱幻想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人性复杂多面,仅凭学习知识无法解决情绪问题。心理学并非用来控制情绪,而是帮助我们认识情绪。认识情绪背后的思维模式对我们更有帮助。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才有改变的可能。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时间和实践,如同学会做数学题需要经过多次练习、复盘、总结等。学习完一个知识后,养成自我觉察的习惯,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从不熟练到熟练,才能对抗原有的本能反应。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如同建立新的罗马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