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港澳大桥海底隧道


圣诞期间,港珠澳大桥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车龙长度超过500米,排队等候检查的时间长达40分钟以上。

这次的港珠澳大桥交通状况打破了之前的“冷清”、“未被充分利用”的形象。当初,斥资1269亿修建的这座大桥,如今终于开始发挥其作用了。

圣诞节是香港、等地的法定节假日,尤其是25号放假的第一天,港珠澳大桥便迎来了车流量高峰。

从圣诞节的早晨开始,大桥上车流不息,显得十分繁忙。下午左右,车流开始积压,排队等候检查的车辆排起了长龙,至少需要40分钟的等待时间。

整个大桥热闹非凡,直到下午半,口岸的车辆似乎都没有停歇的迹象。

根据口岸数据显示,晚上6点到8点是当天的车流高峰期,此时大家可能刚刚下班,开始享受假期。从早上11点到下午3-4点,都是入境的高峰期。

这座宏伟的大桥如今已经成为了连接三地的重要通道,车水马龙,繁忙而有序。

今年清明假期,大桥口岸一天的车流量就达到了1.9万辆,一天内通行人数超过10万,一小时内的通车数量超过1200辆。即使在22个通道全开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塞车情况。

如今已是大桥通车的第6年,从最初的冷清到如今的繁忙,这座桥的巨变也让人们看到了它带来的巨大变化。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富豪港商提出建设港珠澳大桥的设想。1997年香港回归后,他再次提及并表示愿意出资完成大桥的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直到2009年,港珠澳大桥的项目才正式启动。

虽然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团队最终克服了重重难关,成功建成了这座包括6.7公里海底隧道和22.9米长跨海大桥在内的宏伟工程,被英国报纸誉为“世界第七大奇迹之一”。

这座大桥经历了三次大台风和巨浪的拍打,依然岿然不动,展现了其可靠的工程质量。

耗费9年时间、斥资1269亿的港珠澳大桥终于在2018年正式通车。然而在通车之初,桥上车迹罕见,与这座浩大工程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对上桥要求严格,除了需要港澳通行证以及驾驶证之外,对车牌也有严格要求。必须是粤Z、香港或车牌才能通行。这也导致了普通车辆无法通行,是造成车流量少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桥的日均通行车辆仅有4000辆左右。小客车一次通过收费150元,穿梭巴士一次300元,这样的收费标准相较于内地的大桥确实偏高。尽管如此,由于车流量较少,即使收取高昂的过路费,想要依靠过路费收回成本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面对这样的状况,有人质疑这座大桥的建设是否纯属浪费、。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我国花费上千建设的大桥是深谋远虑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大桥已经成为粤港澳三地的超级“连接器”,成为三地流动的“大动脉”。它在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对外开放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桥的通车将、香港到珠海的时间从原来的四小时缩短到短短40分钟。截至10月30日,大桥累计通过车辆超过1275万辆次。一桥连三地后加上24小时通关便利措施的实施使得它成为最受欢迎的通行选择。

随着的进一步开放和推动三地经济繁荣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座大桥在未来有望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大家觉得花费上千亿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是否值得呢?欢迎留言评论分享你的看法和见解。

参考资料:

通车6年港珠澳大桥成为物流“大动脉” 经济 2024-10-30

港珠澳大桥日益成为大湾区发展“纽带” 日报 2024年相关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