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
(经历史资料整理)
摩尔根始终坚持着以实验为依据的研究方式。早在19世纪末,当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开始被人们所认识,摩尔根亦接纳了这些以科学实验为支撑的理论。但他的求真之路并不总是顺利的。一次白腹黄侧家鼠与野生型家鼠杂交实验并未得出预期结果,使摩尔根对孟德尔理论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在这探索的过程中,他转向了德弗里斯的突变论,并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研究。在布满灰尘和牛奶罐的实验室中,摩尔根带领着团队以果蝇为材料进行了突变的诱发实验。这里的氛围别具一格,常常可以见到无数逃逸的果蝇在室内飞舞,以至于有人将他的实验室戏称为“蝇室”。
某一天,在1910年的一个五月里,摩尔根偶然发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雄性果蝇。它的复眼呈现出白色,与常见的红色复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微小的变异立刻引起了摩尔根的浓厚兴趣。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只果蝇装进瓶子并带回家中,甚至在夜晚也将其置于枕边。当它与一只正常的红眼雌性果蝇后,虽然它自身已离世,但其后代却迅速繁衍起来。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实验,摩尔根发现这些后代的果蝇中,子一代全部显现出红眼性状,这表明红眼对于白眼来说是显性遗传。进一步地,当子一代果蝇进行后,子二代中红眼与白眼果蝇的比例为3:1,这与孟德尔的研究结果吻合。这些结果让摩尔根重拾了对孟德尔遗传理论的信心,并成为了这一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摩尔根的研究还揭示了另一重要发现:子二代的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这使他发现了生物的伴性遗传现象。他与学生们进一步的研究还确定了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绘制了果蝇4对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图谱。摩尔根的实验研究不仅证实了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还为其增添了新的内容。
《我的野生动物邻居》一书值得一读,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我们身边的动物世界,虽然我们或许并不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