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改变不了你
高考作文中的特定命题导向有时未被足够重视,然而其对考生作文成绩的影响却不容小觑。不少考生在面对带有明显观点倾向的题目时,都曾有过深刻的体会,甚至有时需要在阅卷环节进行一定的平衡与调整。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现象。
以2016年和2023年的高考作文为例,这些年份的作文命题都隐含了特定的观点立场。在2016年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这一题目中,考生们被要求就“老腔”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发表看法。由于考生们的阅历、理解能力各不相同,面对这一命题时,不免会感到压力。
“老腔”的命题对考生的影响显著。当年北京高考作文阅卷组所采用的“225”原则,便是对这种影响的一种应对措施。这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为阅卷老师提供了指导,力求在评判时做到公平公正。遗憾的是,即便有这样的平衡措施,依然有不少考生因未能充分展现个人写作水平而受到影响。
多年过去,到了2023年的全国高考甲卷作文,同样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题目中“人们因技术发展成为时间的仆人”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的思考与讨论。这一命题同样存在着争议性,导致了考生们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观点的束缚中。
对此现象的深入探讨,以同题作文的方式进行解析尤为恰当。谈及“时间的仆人”,并非虚度时日即为仆从于时间。这不仅仅是哲学上的争论点,也是考生们在考场上面临的实际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思想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尽管出题者的本意是希望引发考生的思考,但命题中存在的争议性确实对部分考生造成了观点上的束缚。对于命题者而言,加强争议性内容的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遭遇观点束缚的考生,调整心态、理解命题真实意图也同样关键。
在此呼吁出题者在未来的命题中更加注重争议性内容的,避免给考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也希望门和学校能够更加关注这一现象,为考生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