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在日常生活与家庭中,开关的用途可谓无处不在,无论是灯的开关还是家用电器的控制开关,它们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开关通常都是手动操作的,只需轻轻一按,即可实现开启或关闭。

在精密的电子世界中,空间的使用和功能的实现变得尤为重要。当我们将视线转向电子电路时,就会发现手动开关在这里的局限性。在有限的电子元件空间中,如何做到既能保持元件的高效运作又不会占据过多空间呢?这恰恰是开关管的应用背景。

所谓的开关管,实质上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们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和IGBT等,都能够在电子电路中发挥开关的作用,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在电子设备中,我们尤其常看到全控型开关管的使用,例如场效应管(这里特指MOS管)和IGBT。

MOS管与IGBT是两种常见的开关管,常被应用在开关电源、变频器、电动汽车等设备的电路板里。这两种开关管在特性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驱动方法大体相同,多数情况下都被用作电子开关。

从构造上来看,IGBT的管脚布局为栅极、集电极和发射极;而MOS管的管脚则为栅极、漏极和源极。这些管脚排列显示,IGBT和MOS管均属于绝缘栅型器件。更进一步地,IGBT的另外两个管脚配置与三极管相仿。

从技术层面解析,IGBT可被理解为MOS管与三极管的结。它结合了两者的优点,被誉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也被称为场效应三极管。这一结拥有高电压、高输入阻抗、良好的热稳定性、电压驱动以及大电流等优势。

从外观和实际应用来看,IGBT通常用于大功率环境,如电磁炉和电焊机等设备中。相对而言,场效应管更多地被用于中小功率环境中,如中小功率的开关电源。

在性能方面,IGBT相较于MOS管具有耐高压和大功率的特点。其耐压能力可达几百伏以上,功率范围可从几千瓦至几十万瓦。在大功率环境下,IGBT的压降保持稳定,过载能力强,不易损坏。

相比之下,场效应管更适合在低压和中小功率环境中工作。在低压低电流条件下,场效应管的内阻较小,压降较低,且开关速度较快。在要求快速响应的开关电源中,场效应管是常见的选择。

总结而言,根据不同的电压和功率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关管是电子设备设计和运行的关键。高压大功率环境选IGBT,而低压中小功率环境则倾向于使用场效应管。

MOS管和IGBT的驱动方法具有共通性。这两种器件均为电压控制型器件,其控制极(栅极)几乎不消耗电流。通过施加适当的触发电压,我们可以轻松控制2、3脚之间的导通。

这两类开关管的极电容效应使得控制极的电压得以保持。这意味着即使短暂地给控制极施加电压,其效果也能持续一段时间。

无论是关闭MOS管还是IGBT都相对简单。通过将G极接地放电或施加反向电压即可实现关断。虽然理论上0V的关断电压已足够,但出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考虑,通常会选择使用负压关断。

以上就是关于IGBT和MOS管的详细介绍。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重要的电子开关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