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向创为什么讨厌樱饼
从浮世绘看日本人的食物美学
生活是这一饭一疏。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总能在食物中寻找到一种特殊的意义。
在,我们热爱美食,舌尖上的便展现了我们的食文化。而日本,这个饮食文化独特的国度,也有着它独到的见解。今天,让我们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作品中,探寻那份属于日本人的“食物美学”。
浮世绘中的食物细节丰富多彩。杉浦日向子在《一日江户人》一书中,用四个章节的篇幅描述了江户的美食与小食,可见饮食在江户人心中的地位。
日本饮食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量少”,他们推崇的饮食文化,是一种洗练之美。观看日剧时,我们常常觉得日本人吃得很少。这并非夸张,去日本旅游的人也常觉得吃不饱。这种少量的饮食,其实体现了日本人对食物的精致追求。
著名的怀石料理,量小以防过饱,凸显日本饮食的简约与精致。寿司的份量也控制得恰到好处,一次拿太多反而可能被视为贪吃。可以说,能将这种简约之美推崇到巅峰的,非日本莫属。这种简约之美,体现在食材的新鲜度、菜与醋饭的比例、握的力度、形状、温度等各个方面。小野二郎在《寿司之神》中,对寿司的每一个细节都极为注重。日本也出现了寿司匠人,他们是极致美学的代表。
除了食物的精致,日本人在食器的选择上也非常讲究。豆皿、小鉑、珍味入れ、大鉢、土锅等食器,造型多变、色彩以古朴典雅为主。这些食器带着一种日本人独有的情绪,与日本纤细精巧的美学追求结合在一起,延伸出了整个丰富的美学思想。
《一日江户人》中描述,江户的美味以“三白”为核心——白米、豆腐、萝卜。共同的特点是清淡、细微的味道。日本饮食追求原汁原味,不滥用调味品过度调制。生鱼片之类的食物多生吃,只蘸些酱料保持食材本身的清淡与新鲜。歌川国芳等人的浮世绘作品也体现了这种朴素之美。
日本人对四季更迭极为敏感,饮食也遵循这种时序之美。春日美食清新自然,时令蔬果、当季海鲜丰富多样;夏季炎热,也有独特的风味;秋季是丰收的季节,美食多与水果和甜品果脯有关;冬日则偏爱热腾腾的菜肴和暖身效果的锅。这种时序之美的思想也渗透在日本的和歌俳句里。
我们对食物的理解,从来不止是“吃”那么简单。浮世绘那些表现食物的绘画中,包日本人对饮食美学的追求:洗练中的简约、匠心搭配中的精致、原味食材中的朴素以及一期一会中的时序。食物在日本人的手中变成了一种美学,他们注入朴实情感与生活底色,创造出温暖而妥帖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