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店洗衣服怎么收费
在换季的时刻,衣物清洗的需求达到高峰,然而高昂的洗衣费用却常常受到诟病。例如,一件羽绒服的清洗费用在40元至70元之间,但其中的清洗成本只占约10%。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以及消费者对洗涤知识的缺乏,洗衣定价权往往掌握在门店或品牌手中,甚至会根据门店位置和目标人群进行定价。
由于家庭洗衣设备往往无法应对厚重衣物的清洗需求,如皮质、棉麻、羊毛等特殊面料需要专业的养护,个人缺乏相应的洗涤用品和工具。秋冬换季时期,专业洗衣店的生意异常繁忙,并推出各种套餐和折扣以吸引顾客。
外界常常给洗衣店贴上“暴利”的标签,洗染服务纠纷也屡见不鲜。对此,记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一次投入,持续收益
记者联系了多家连锁洗衣品牌。以一家位于一线城市的创业店为例,其年房租成本、设备成本、装修投入等开销颇高,但只要能够吸引到足够的顾客,如每户消费500元的500户居民,便可以实现年营业额25万元的高收益,第一年的纯利润可达13.8万元,且第二年利润更高。
不同洗衣店的收费标准显示,大衣外套的清洗价格在39元至109元不等,而皮草、貂毛等衣物的清洗费用更是高达两三百元。据某品牌经理透露,此类衣物的清洗成本其实并不高,甚至每多洗一件衣服,洗涤用品成本增加也十分有限。
多位招商人员表示,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店铺,如服装店和餐饮店,洗衣店是一次性投资的项目。只需支付固定的设备、租金和洗涤产品等费用,无需进货、存货和担心积压风险。
隐秘的定价规则揭秘
为何消费者在面对如此高的利润空间时却缺乏议价能力?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洗涤行业在发展初期就已定下价格基调。由于消费者通常习惯于外送干洗且不了解成本,这使得现在成为获取利润的黄金时期。
据商业联合会洗染专业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京津冀地区未来生活衣物洗染的年市场需求量巨大。定价权的掌握往往由门店或品牌自己决定,各地区、城市及门店间都有不同程度的价格浮动。这是由于各门店会参考同区域门店价格进行定价,同时也会根据周边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承受能力进行定价调整。
由于消费者对专业养护知识的缺乏,如羊毛衫、大衣等复杂面料的洗涤和熨烫需求,使得洗衣店有了更多的定价空间。
互联网能否打破僵局?
面对旺盛的洗衣需求和不透明的定价规则,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互联网洗衣和自助洗衣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状带来了希望。
互联网的介入不仅扩展了衣物收取的渠道,还催生了一系列基于网络技术的洗衣产品。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形式的经营模式出现,如高端衣物洗护、鞋类、奢侈品护理店等特色专业店。O2O服务模式、自助洗衣店、租赁共享等创新方式也将逐渐被大众接受。
像“e袋洗”这样的互联网洗衣品牌已经实现了业务覆盖306个城市。通过智能洗护工厂和小e管家取送服务,为超过2000万家庭用户打造了智能洗护供应链。U净洗衣、喜洗科技等科技类企业也与洗衣机厂商合作,为各大高校宿舍、青年公寓提供自助式洗衣服务。用户只需扫码下单即可享受3元至5元的低廉价格洗一桶衣物。
业内人士指出,自助洗衣店在部分高校、酒店、社区等地方已有存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年轻人或有国外生活经历的居民对此类服务接受度较高。然而也有人认为,虽然互联网平台对传统洗衣店有一定的辅助效果,但要完全取代传统门店并不容易。这主要是因为自助洗衣模式适用场景有限以及消费者对公共洗衣机的心理顾虑等因素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