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罐车为什么打灰慢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经常面临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剩余或退回问题。这一现象在混凝土的日常生产中屡见不鲜。无论责任方是商砼站还是施工方,当混凝土因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而需要处理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混凝土剩、退灰问题,我们邀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经验分享。我们来分析一下剩灰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单位通常会根据理论计算混凝土用量,但实际情况往往与理论有所偏差,导致最后剩余部分混凝土。这大多与施工管理有关,如技术人员不在场或经验不足,施工结构复杂等。对于剩余的混凝土,有的工地会自行处理,如用于硬化路面、脚手架基础或二次结构等。但大多数混凝土还是被退回搅拌站进行处理。搅拌站接到反馈信息后,会根据现有情况合理调度使用,实在无法利用的,会通过砂石分离机回收骨料。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退灰的原因及应急预案。退灰不仅与施工单位有关,还可能源于商品混凝土拌合站的技术或生产原因。例如,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离析无法满足浇筑要求等。搅拌站技术人员在接到通知后,会及时对不满足要求的混凝土进行处理,如现场调整坍落度、重新搅拌等。
那么,如何控制混凝土的剩、退灰现象呢?施工单位在填报浇筑方量时要精确计算,与预算员充分沟通。建立剩、退灰管理制度,划清责任,加强沟通。对于现场停留时间较长的混凝土,根据生产情况可采取调剂使用、加入适量缓凝保坍外加剂流化、降低强度等级使用等方法处理。
控制剩、退灰最有效的手段是监理单位、项目单位、混凝土公司和施工单位相互配合,责任到位。这需要现场监督、现场协调处理、实时监控系统掌控车辆、科学调度等多种措施。提高施工单位工人的素质和专业培训也是关键。现场材料员和混凝土公司调度员对接方量时预留一部分混凝土作为备案,也是有效控制剩、退灰的方法之一。
处理及控制混凝土剩、退灰的关键是及时反馈信息,及时沟通、协调,将损失和质量隐患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