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销售话术900句
品茶论道
谈及饮茶,常喝茶的朋友时常表达出原本兴致勃勃地去选购茶叶,结果却往往遭遇高价或是被以次充好的情况。置身于纷繁复杂的茶叶市场中,不仅产品可能鱼龙混杂,茶商的推销话术也常让人迷失方向。那么,为何有些人总是难以抵挡茶商的诱人之词呢?难道真的没有防范之道吗?下面,我们将揭露茶商常用的销售话术技巧,若能洞悉其中奥妙,对选茶将大有裨益。
“不苦不涩不是茶”——此言流传甚广,实则具有较高的忽悠指数。实际上,茶的苦涩感源自多种因素。和茶多酚的作用会导致苦涩味。加工不当也会导致苦涩。如何判断茶叶的品质呢?优质的好茶,其苦涩感会迅速淡化,并伴有回甘。越好的茶,苦涩退去的速度越快,回甘越明显。若茶叶苦涩后无回甘,且长时间留存于口腔中,即“不能化”,那便是劣质茶。这种茶很可能是因为加工不当造成的涩味。若购茶时听到茶商以此言相述,需格外警惕。
“我这茶韵虽不显,但其他方面尚佳”——此言看似为消费者着想,实则有些糊弄之意。茶韵是品饮茶汤时所感受到的特殊气息,是气与感的交融,即“气韵”。茶汤不仅有色泽、香气、滋味,还有气韵,合称“茶汤四相”。而不同的茶有其独特的“韵味”,如铁观音的“观音韵”、岩茶的“岩韵”。若一款茶连基本的香气都没有,又何谈其他韵味?
“茶无好坏,适口者珍”——初听此言,觉得颇有道理,但却容易被茶商利用以。茶的种类繁多,每个人的口味、体质、经济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适合的茶自然也有所区别。具体来说,六大类茶、花茶、花草茶等各具特色,不能说某一种一定优于另一种。但就某一类茶而言,仍存在品质优劣之分。茶叶的审评体系即建立在品质差异的基础上。至于“现时口感不佳,放置一段时间或会改善”——此言并非全无道理,但需视茶的种类而定。有的茶适宜存放后品尝,且越存越香;而有的茶则不宜久存。
“此茶饮之易成瘾”——长期品饮茶叶的确可能使饮者产生对茶叶的喜好,即所谓的“茶瘾”。但这并非一饮而下的结果,而是长时间养成的习惯。茶叶中的确实有提神作用,但其成瘾性并不强。了解这些后,相信大家在选购茶叶时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