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3减负5等于多少为什么


负3减负5等于多少为什么

近日,一位家长在社交媒体上抛出令人深思的问题:减负三年后,真正减轻的是谁的压力?这一疑问引烈讨论。

这位家长提到,自己的孩子刚升入小学一年级,日常回家没有作业任务。问及孩子是否在学校提供的延时服务期间完成了作业,孩子却表示没有额外的作业。向老师询问,也未能得到明确答复,但从与其他班级家长交流得知,似乎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家庭作业。这让这位家长对学校是否真的未给孩子布置作业产生了信任。

紧接着,这位家长表达了他的担忧。没有家庭作业,孩子无法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没有单元测试和月考,家长难以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展。更令人担忧的是,期中考试成绩不佳时,老师甚至不敢告知家长。于是,家长打算自行购买练习册,与孩子一同读书、练字、学习。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家长担忧自己将无法辅导。

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早已引起广泛关注,减负工作的紧迫性不言而喻。而最近实施的“双减”被视为史上最严的减负举措,从两个方面着手减轻学生负担:一是减少校内作业量,二是限制校外学科类培训活动。

为贯彻这一,各地纷纷具体实施方案。其中三项措施对家长和学生影响深远:一是严格控制家庭作业的量,甚至小学低年级不再布置书面作业;二是减少考试次数,并禁止公布成绩排名;三是推行“5+2”课后延时服务,解决家长接送难题,同时减少课外培训时间。

“双减”的实施也引发了争议。部分家长认为,虽然减少书面作业量有必要,但完全不在小学低年级布置书面作业可能过于极端。他们担心,没有书面作业,学生的学习内容无法得到有效的巩固。对于家长而言,真正的减负并未实现,反而因为担心孩子的学习而承担了更重的压力。他们需要自行为孩子寻找额外的作业,并担任监督者的角色,批改和讲解题目。

事实上,家长们深知孩子学业压力巨大,渴望能真正为孩子减轻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玩耍,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但在升学压力的阴影下,家长们往往不敢真正放手为孩子减负。即便门有意为学生减负,家长们仍然会暗地里为孩子增加学习负担。这样导致孩子的负担并未减少,反而家长的负担不断增加。

要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减负的目标,必须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拓宽升学和成才的途径。只有这样,“减负”才能超越口号,产生切实的成效。


负3减负5等于多少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