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求的成语


北宋时期,一位名为王珪的大臣备受尊崇。他天赋异禀,精通诗文词赋,深受宋仁宗的喜爱,常与其共同创作。

在一年中秋佳节之际,宋仁宗特命王珪为后宫佳丽赋诗。王珪才思敏捷,一挥而就,为每位佳丽献上佳作。佳丽们为之倾倒,纷纷以饰物相赠。

宋仁宗对王珪的才情极为赏识,其不断晋升,最终荣升为宰相。每逢大事,他总与宋仁宗商讨。王珪性格谨慎,凡事依皇帝旨意,自己鲜有主见。

某日,宋仁宗下令让王珪起草诏书,欲立养子赵曙为太子。当旨意送达王珪府上时,他却婉拒了。他对传旨的使者表示:“立太子乃大事,臣怎敢轻易下笔。请使者回宫禀告陛下,除非陛下当面赐命,否则臣不敢妄为。”使者无奈,只得返回宫中报告宋仁宗。

王珪因立太子之事惹来了麻烦。宋仁宗逝世后,按照太子诏书赵曙继位为宋英宗。宋英宗认为王珪在起草立太子诏书时犹豫不决,是对其不忠,因此对王珪心生不满。

此后,王珪每日恭敬地将各地文书呈递给宋英宗,自己一言不发地在一旁等待决策。他依圣意,得到了“取圣旨”的称号。每当圣旨定下后,他再将其下发到相应手中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