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把握适度,盈满则止,源自《道德经》的智慧。它传达的涵义是,手有的过多,不如适时放手,留下余地。对于器物的打磨,过度的锋利也是难以长保的。
持而盈之,应当适可而止。其中的“已”,即停止之意。过多的积累,不如留有空间,以备不时之需。装满的容器,往往容易溢出,失去控制。
个人而言,七八分满的状态最为适宜,既满足又留有余地。内心的满足感若过于膨胀,便容易产生过分的欲望。过于显露的锋芒,只会引来他人的不满与。
揣而锐之,锋芒毕露并非长久之计。“揣”意指锤炼,使其过于尖锐便会迅速损耗。再锐利的刀刃,也会随着时间而变钝,年轻人过于外露的才情同样不益于长久发展。
人们常有的习惯是,见到尖锐之物必欲锉其锋芒,为的是安全而非。一个过于张扬的年轻人,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与修正。
“满招损”,满溢的状态必然会带来损失,过于锋利也必然会被削弱。这是自然界的平衡法则。
适时的停止盈满,是一种智慧。当累积达到满溢的边缘时,明智的选择是暂停前进。
孔子曾游历鲁桓公的,见到了欹器。欹器空时偏斜,水至中间则正,满则覆。这便是“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的道理。孔子因此领悟到,任何事物都不应过度盈满。
《孟子》中描述孔子为“不为已甚者”,意为他做事总是恰到好处,知进退、懂取舍。
锤炼过度的锐利无法长久保持。无论是工具还是人的才情,过于显露的锋芒都难以长久。
处理人际关系时,过于显露的棱角会给他人带来压力与威胁。老子提倡“和光同尘”,即收敛光芒、包容他人。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这句话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对生命原有的美善要善加利用,知足常乐;二是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已有的成就便是幸福。
对于已经拥有的锋利与才情,若仍不知足、继续追求更进一步的锐利与成就,最终可能得不偿失。智慧在于如何持盈而保泰。
揣而棁之,需知量自保。拥有聪明、、财富等都需要知时知量,自保自持。过度的追求只会自取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