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子是谁的绰号


孙二娘,作为梁山三大女将之一,有着“母夜叉”的绰号,位居地壮星,是梁山女将中的第二名,同时也是一百单八将中的第一百零三位。虽然她在二龙山之后的排名并不靠前,但她的事迹在江湖上却广为流传。

孙二娘在孟州道大树十字坡的酒店里卖人肉馒头,这一行为让她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故事背后却蕴深意,这正是本文标题所说的“奈河桥上度佛道”。

《水浒传》中的夜叉形象,源自佛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夜叉行动迅捷、力量大,而孙二娘恰恰对应了“地壮星”的属性。关于夜叉的传说中,有慈力王以自己的鲜血解救饥饿的夜叉,夜叉因此感激并愿意为大王效劳的故事。这或许就是孙二娘故事的文化背景。

当武松从阳谷县发配到孟州充军,经过十字坡时,遇到了孙二娘。孙二娘虽以身份示人,但她的形象却通过描写得以展现:身着绿纱衫儿,头上插着钗钿,搽一脸胭脂铅粉,露出桃红纱主腰,一色金钮。虽不漂亮,却显得野俗而妖冶。

孙二娘的丈夫张青为她立下了规矩,然而她却时常做出违反规矩的事情。她麻杀了一个神秘头陀,差点肢解了鲁智深,对武松也下了酒。这些行为背后,似乎隐藏着更深的意义。

在《水浒传》中,武松是一个“酒色财气,便要”的恶行者形象,但他的身上也隐藏着佛门子弟的身份——行者。这个形象在孙二娘与张青的引导下,逐渐变得勇猛果敢。而孙二娘与张青的行为,则是在“奈河桥”上佛道,引导人们回归本真。

施耐庵在文本中巧妙地运用了历史真实与文化隐喻的结合。他以孙二娘与张青为代表性人物,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在《水浒传》的主题之下,他们却扮演了引度佛道的角色。

看似以身份示人的孙二娘与张青夫妇二人所为实则好汉的勾当。他们的行为是替天行道、保境的之举。无论是在江湖上还是在梁山上,他们都是英雄好汉。

在孟州十字坡的故事背后,我们看到了母夜叉孙二娘的真面目——一位既英勇又充满智慧的女英雄。她与鲁智深、武松一同成为抗击外来之敌的英雄好汉。母夜叉孙二娘不仅是江湖上的英雄人物,更是梁山好汉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七十回书之后的故事中,母夜叉孙二娘将与鲁智深、武松一道在边庭杀敌立功。她的故事将继续在《水浒传》中传承下去,成为一位“替天行道,保境”的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