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为什么没有对耳轮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的耳朵作为感知外界声音的重要器官,其健康常常被我们忽视。值此爱耳日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的权威专家余力生教授,就耳朵的常见问题与我们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高公众对听力健康的重视,共同守护我们的听力世界。
教授,您好,请问如何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呢?
余力生教授:面对听力障碍这一隐性威胁,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听力障碍在早期往往不易察觉,但家长和本人可以通过一些细微的表现来加以判断。家长应留意婴幼儿对声音的反应,如是否对呼唤无应答;学龄儿童及则需关注在嘈杂环境下的交流困难,以及电视音量是否逐渐增大、出现定向功能障碍。老年人则需警惕耳鸣、耳聋等信号的出现。
那么,不同年龄段人群又该如何保护耳朵呢?
余力生教授:保护耳朵需贯穿全生命周期。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需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婴幼儿应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音;儿童及青少年应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与音量;成年人则需远离噪音环境、减少压力,注意生活规律;老年人则需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以延缓听力衰退。休息、睡眠和稳定的情绪也很重要。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患者,需要从控制基础疾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入手保护耳朵。
耳鸣是耳朵出现问题了吗?
余力生教授:耳鸣并不一定意味着耳朵出了问题。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源刺激的情况下,患者主观上感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现象。古人说“肾开窍于耳”,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也是内脏功能的一种外在表达。当内脏功能出现异常或失调时,耳朵可能会作为“信号灯”,通过耳鸣等症状来提示我们身体可能存在的问题。出现耳鸣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眩晕是怎么回事呢?
余力生教授:眩晕/头晕的发病率很高,对生活和工作影响大。在所有以耳源性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里,前庭型偏头痛占50%以上,耳石症占20%~30%,梅尼埃病占10%左右。而且,同一个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眩晕疾病,只是每次发作的病因、诱因及机制不同。
如何正确使用耳机保护耳朵呢?
余力生教授:耳机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长时间、高音量地使用耳机是导致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使用耳机时遵循“60-60原则”,即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并尽量选择降噪耳机。不要戴着耳机睡觉,以免在睡梦中不自觉地调高音量或耳朵。要定期清洁耳机和耳道,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
耳朵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让我们从日常做起,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听力,让声音的世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