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
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根植于古人的日常劳动与生活之中,又被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和文化内涵。关于龙舟竞渡的起源,背后蕴藏着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在扬州博物馆的二楼大厅内,展示着一艘由整根雕刻而成的唐代竞渡舟。这艘龙舟历经千年仍然保存得相当完好,让人们能够一窥唐代竞渡的盛况。参观时,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那喊声响彻天际、劈波斩浪的壮观景象。
扬州博物馆的副馆长宗苏琴介绍道,这艘龙舟庞大雄伟,其长度达到了13.65米,宽度0.75米,深度0.56米。透过这艘龙舟,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竞技场景是何等的威武壮观,赛手们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据唐代史料记载,每年端午节前后,当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竞渡采莲龙舟之戏”,吸引数万观众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关于端午节龙舟竞渡的起源,各地有着不同版本的传说。在长江流域的两湖地区、广东等地,据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开始在江河上划船,后来逐渐演变为龙舟竞赛。
而在贵州、福建等地,则流传着另一种说法。据说古时候,江河沿岸常常遭受水患的侵袭,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民生安康,人们会在端午节前后举行祭祀活动,划着精心制作的七彩龙船在江上巡游。
至于江浙一带的龙舟竞渡,则有另一种说法。相传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为了感念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忠诚,将祭祀活动与端午习俗相结合,形成了最初的龙舟竞渡。
如今,人们在端午节这一特殊节日里,更愿意划龙舟来展现自己的阳刚之气。这也体现了一个需要通过独特的体育运动来团结和振奋自己的精神。宁波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副馆长宋臻表示,划龙舟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