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糊化后易于消化吗


一、淀粉的常规属性

淀粉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因其分子中含有的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的不同,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性质迥异的类型。

1. 直链淀粉:在水中加热后呈现不稳定性,容易老化并形成坚硬的凝胶体。这一过程需要在较高的温度(约115-120℃)下才会发生逆转。

2. 支链淀粉:在水溶液中表现相对稳定,其凝胶化过程比直链淀粉缓慢,产生的凝胶质地较为柔软。

二、淀粉的糊化过程

当淀粉处于常温时并不溶于水,但当水温升至53℃以上时,淀粉开始溶胀、崩溃,形成均匀的粘稠糊状溶液。这一现象的本质是淀粉分子间的氢键在水中断裂,形成胶体溶液。这种因温度升高而使淀粉溶胀、并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被称为淀粉的糊化。

三、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

1. 淀粉本身特性:支链淀粉易于糊化,但抗热性较差;直链淀粉则相对难于糊化,却具有良好的“耐煮性”,能够在菜品中产生有弹性、韧性的凝胶结构。

2. 温度:达到淀粉的溶点,即糊化温度,是淀粉发生糊化的必要条件。

3. 水量:淀粉的糊化需要一定量的水,水分含量低于30%时,难以完全糊化。

4. 酸碱度及其他共存物:如PH值、糖的浓度、脂类物质等都会对淀粉的糊化产生影响。

四、淀粉的老化现象

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指的是经过糊化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环境下放置后,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不同种类的淀粉老化特性也有所差异。

五、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

1. 淀粉种类: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更容易老化。

2. 水分含量:淀粉食品的含水量在30%-60%之间时最易发生老化。

3. 温度:老化的最适宜温度为2-4℃,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老化。

4. 冷冻速度及PH值等也会对老化产生一定影响。

六、淀粉的实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