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科普:揭秘散热剂的不同选择
今日,我们来探讨一下散热剂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关于大家常用的硅脂散热剂以及相对较少见的液金散热剂之间的差异。
让我们了解一下硅脂散热。在当前的科技应用中,硅脂散热是最为常见的散热材料之一,尤其是在CPU上。当你购买新的散热器时,往往都会附赠一管硅脂。但这里有个误区需要澄清,即认为涂的硅脂越多,散热效果就越好。实际上,硅脂的主要作用是填补散热器底座与CPU顶盖之间的微隙,确保两者更加紧密地贴合。
这些缝隙难以察觉,但却是影响散热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保证能充分填满这些缝隙的前提下,导热硅脂层其实是越薄越好。它并不是涂得越厚效果越佳,相反,过多的硅脂反而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除了散热器附带的硅脂,用户也可以单独购买硅脂以供使用。对于新手用户而言,可以通过查看硅脂的导热系数来评估其性能。导热系数描述了在稳定状态下,单位面积、厚度和温差下的热量传导能力。系数值越大,散热效果通常越好。
在选择硅脂时,低价的产品虽然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对于追求性能的用户来说,高导热系数的高端硅脂则是更好的选择。尽管其价格稍高,但它的确能为CPU带来更佳的降温效果。
接下来我们说说液金。液金散热剂与硅脂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材质。液金是由液态金属制成的,其导热性能通常更为出色。尽管液金有着优秀的导热性能,但其普及程度却远不及硅脂。
这主要是因为液金具有强烈的渗透性,会逐渐渗入CPU的外壳和散热器中。尽管不会对CPU芯片造成损害,但可能会使CPU标签变得模糊,这对于打算出售二手产品的用户来说是一个考虑因素。涂抹液金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其溢出并损坏主板,特别是在笔记本上更为明显,高温环境下容易流出。
在过去,许多CPU都采用硅脂散热技术。有些用户会选择“开盖换液金”的方式来提升性能。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的大多数处理器都采用了钎焊散热技术。此时“开盖换液金”的效果已不再显著,且风险增加,极易损坏硬件。因此并不建议普通用户轻易尝试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