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最佳动物来寻味!


在声音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欢迎收听读创/深圳商报的“读创诵读”栏目。

—————————▼—————————

朗诵:赵玉(读创/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编辑)

音频链接:/cms/2022/05/17-22-43-054581.mp3

点击播放,一起领略桃花潭的“仙”气

作者:唐晓亮

桃花潭,位于安徽省青弋江上游,背靠悬崖,是一处深水塘。因与诗仙李白的亲密关系而声名远扬,成为世人瞩目的景点。每当提及桃花潭,总会让人想起那句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为桃花潭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桃花潭的“仙”,源自于它那淡雅而自然的景致。清晨时分,水面因水蒸气的流动和晨光的反射,云雾缭绕,给静谧的桃花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摄影爱好者们纷纷前来捕捉这如梦如幻的美景,将桃花潭的仙气传播到四方。

桃花潭的“仙”,还体现在其深沉而浓郁的蓝色水质上。与周边的青弋江水形成鲜明对比,桃花潭的水深不可测,让人不禁好奇其是否真如李白所描述的“深千尺”。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在桃花潭期间倾注了大量的思想与情感,使得桃花潭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情结。

如今的桃花潭,依旧保持着那份仙气。坐在西岸的“怀仙歌”旁,可以感受到李白与汪伦共饮时的氛围。李白在桃花潭的半个月里,对酒当歌、吟诗作赋,将桃花潭与自己的思想、个性紧密相连。桃花潭的仙气不仅源于自然景观的秀美,更融入了李白这位“诗仙”、“酒仙”的灵气。

被李白吟咏过的桃花潭,不仅处于自然仙境中,更在人们心中结下了深厚的情结。游客们被这个情结吸引,纷纷前来桃花潭。每次前往,我都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仿佛是在朝圣而非旅行。而桃花潭则以她最美的一面回馈我们,如梦似幻、仙气十足。

唐晓亮,一位散文作家,他的作品已在全国各地市级以上的报刊广泛发表。其中,散文《山水皖南》更是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他的作品集《笔墨情缘》《四色泾川》等多部书籍也广受好评。他的作品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审读:喻方华。本次的“读创诵读”带您领略了桃花潭的仙气,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