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公司旗下所有品牌


曾火爆市场的SK-II神仙水已开始其神坛之路的告别。

当核污水事件继续发酵时,SK-II的业绩也成为了宝洁财报中的一块绊脚石。在市场端,关于SK-II的消息已经不再那么令人惊喜。

上海两家SK-II撤离商场的情景已逐渐引起市场注意。据悉,静安寺久光百货商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已停止销售SK-II,具体原因尚不清楚。”而在梅龙镇伊势丹商场,同样的情况也在上个月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地区已有至少五家SK-II专柜关闭,而此前上海的SK-II专柜数量曾达到18家。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上海仍有10家SK-II专柜在营业,但相比之前的数据,这无疑意味着SK-II在上海地区撤掉了三分之一的专柜。当记者向宝洁官方求证时,虽然对方并未给出明确答复,但有知情人士透露今年SK-II在全国范围内将有更多撤柜行动。北京地区的SK-II专柜目前尚未受到影响。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SK-II的撤柜可能与化妆品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有关。国内本土品牌正逐渐崛起并瓜分市场份额,而国际品牌为了抢占市场也加大了在的投资力度。在这种环境下,SK-II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若SK-II不能通过调整营销策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撤柜可能成为其无法避免的命运。”

业绩的滑落让SK-II从昔日的高峰跌落至低谷。根据宝洁的财报,虽然公司整体销售额有所增长,但SK-II所在的美容部门却成为增长最慢的部门之一。特别是在大区,2024财年二季度的销售额更是下降了34%。

像木子这样的老用户也在寻找其他替代品。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平台上,许多SK-II的老用户开始寻找平替产品,对SK-II持谨慎态度。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SK-II在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同比下滑了1.3%。

2023年期间发生的核污水事件更是对SK-II的产品安全性产生了质疑。宝洁官方虽然回应称产品生产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但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这也使得SK-II在市场的销售陷入困境。

高端市场的挑战正悄然降临。作为宝洁在高端美妆界的重要品牌,SK-II的地位虽然不可动摇,但其业绩下滑却给宝洁的高端市场地位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过去的一年里,除了OLAY以外,宝洁似乎再无其他可以撑起高端市场的品牌。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SK-II需要不断创新和迭代产品来适应市场变化。除了“神仙水”、“小灯泡”、“大红瓶”等少数大单品外,SK-II似乎再没有推出能够替代的新品了。

为了应对销售的问题,宝洁选择了涨价策略。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SK-II已经进行了多次涨价行动。在2023年2月和2024年初的两次涨价中,涨幅达到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虽然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宝洁的业绩稳定了一部分下滑的趋势但并不意味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心缺失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著名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认为 SK-II销售额的下滑不仅影响到宝洁的盈利能力还可能对其在高端市场的地位造成冲击从当前整个高端化妆品市场来看宝洁需要不断调整战略优化产品线提升品牌形象以保持其在市场的领先地位否则可能会面临被其他国内外品牌超越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