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咱们做的扒糕会黏糊糊的?这背后的小秘密!
咱们做的扒糕黏糊糊,这背后其实藏着几个关键的小秘密,主要是和食材的处理、火候的掌握以及加工程序紧密相关。
首先,扒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本身黏性就非常强,这是由其淀粉结构决定的。如果糯米没有经过充分的浸泡,或者浸泡时间不够,糯米粒没有吸饱水分,那么在蒸制或炸制过程中,米粒无法充分糊化、软化,自然就容易显得干硬,而不是理想的黏糊口感。所以,浸泡是第一步,必须保证时间足够长,让糯米吸水均匀。
其次,火候也是决定扒糕口感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蒸制还是炸制,火候掌握不当都会导致问题。比如蒸的时候火力不足或者时间不够,糯米内部的淀粉无法充分糊化,扒糕就不够软糯。如果是炸制,火候太高容易把外皮炸硬,里面还没熟透;火候太低则不容易定型,也可能导致内部粘连不清。理想的火候应该能让糯米内外都达到恰到好处的软糯程度。
最后,制作过程中的搅拌和按压也是影响黏糊感的关键。在蒸制前,将泡好的糯米淘洗干净后,需要用力搅拌并挤掉多余的水分,有时还会加入少许油来增加光泽和防止粘连。然后用力按压成糕状,这个过程能让糯米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坚实的整体。如果按压不实,或者搅拌不够,米粒之间结合不紧密,扒糕蒸或炸出来就容易松散,不够黏糊。
所以,扒糕黏糊糊的“秘密”在于:选用了黏性强的糯米,经过充分浸泡让米粒吸足水分,并通过恰当的加热方式(蒸或炸)使淀粉糊化,最后通过充分的搅拌和用力按压使米粒紧密结合。掌握好这几个环节,就能做出外韧内软、黏糊可口的正宗扒糕啦!
